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牒的意思、平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牒的解释

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地互通文牒,谓之“平牒”。《新唐书·永王璘传》:“会 吴郡 採访使 李希言 平牒 璘 , 璘 因发怒曰:‘寡人上皇子,皇帝弟,地尊礼絶。今 希言 乃平牒抗威,落笔署字,何邪?’”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璘 虽有窥 江 左之心,而未露其事, 吴郡 采访 李希言 乃平牒 璘 ,大署其名, 璘 遂激怒。”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平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书往来形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地方军政机构)之间平等互通文牒的行为。这类文书不体现上下级关系,仅用于同级机构之间的对等沟通。

  2. 历史背景与实例
    该词典出《新唐书·永王璘传》:唐代永王李璘因吴郡采访使李希言以“平牒”形式发来文书而震怒,认为对方未尊其皇室身份,最终引发冲突。此例反映了古代等级制度下文书礼仪的重要性。

  3. 文书形式特点

    • 平等性:仅用于职级相同的官员或机构之间
    • 非隶属关系:区别于上级对下级的“下行文书”或下级呈报的“上行文书”
    • 争议性:若使用不当可能被视为僭越,如李璘认为对方应使用敬称而非平级文牒。
  4. 词义延伸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平等对话”或“对等协商”,但需注意其历史特指性,不宜直接等同于现代公文术语。

建议需要具体历史文献引用时,可查阅《新唐书》卷八十七相关记载,或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684页的权威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平牒的意思

平牒是一个汉字词语,指代一种以平等、公正、公平的方式交流和沟通的书面文告。

拆分部首和笔画

平牒的部首是牙,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平牒的来源,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古者,籍籍者也,言其籍坛如山川也。厚载之乎?薄载之乎?”其中的“籍籍者”即指平牒。

繁体

平牒的繁体字是「評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人们将平牒写成彳囗巾竹之形,形似现代的「书」字。

例句

1. 在签署合同之前,双方应先达成平牒,确保协议的有效性。

2. 他用一张纸写下了平牒,想要向政府反映问题。

组词

平理、平心、平直、盖平等。

近义词

公牍、协议、书信。

反义词

私牒、秘密信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