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當别論的意思、另當别論的詳細解釋
另當别論的解釋
另:另外;論:評論。指原來的看法或結論不能成立而應當另外加以評論。
詞語分解
- 另的解釋 另 ì 别的,以外:另外。另行(妌 )。另議。另眼看待。另起爐竈(a.喻重新做起;b.喻另立門戶,另搞一套)。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别論的解釋 .異議。《紅樓夢》第三回:“ 寶玉 聽如此説,想了一想,也就不生别論。”.另作評價;另外評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 鼎臣 道:‘這又當别論。我們是交割清楚的了。’”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
網絡擴展解釋
“另當别論”是一個成語,表示原來的看法或結論不成立,需根據實際情況另外進行評論或處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結構:“另”指“另外”,“當”表示“應當”,“别論”即“不同的評論”。
- 核心含義:對原有觀點或結論的否定,強調需用新視角或方法重新評價。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高陽的《慈禧全傳》,原句為:“穆宗是年方弱冠,不急于此,誰知禍起不測,另當别論。”
- 典故背景:指因突發情況需推翻原有判斷,重新考量。
3.使用場景
- 特殊情境:適用于與常規情況不同的對象或事件。例如,普通讀者可獨立閱讀,但“少年兒童則需另當别論,因其閱讀能力不足”。
- 否定前提:當原有結論因條件變化失效時,如“格魯吉亞人的勇氣無懈可擊,但判斷力另當别論”。
4.例句與用法
- 客觀評價:“若同學考試期間請假,重大事故可另當别論”(需特殊處理)。
- 文學引用:汪曾祺在《受戒》中通過該成語表達視角轉換。
5.近義與反義
- 反義詞:“蓋棺定論”(強調最終結論,不可更改)。
- 近義表達:語境中可替換為“另作他論”“不可一概而論”,但需注意語義差異。
該成語強調動态判斷,需結合具體情境靈活使用。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閱讀,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文學作品中的實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另當别論》的意思
《另當别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某一特定情況或問題進行另外的判斷或處理。通常用來形容某種特殊情況或特殊情況下的決策和處理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另當别論》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白”,總共有11個筆畫,其中“言”部分是2個筆畫,“白”部分是9個筆畫。
來源
成語《另當别論》的來源有很長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它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篇:
“君子之道,或受之有司,或受之固寵,或受之于朋友,或受之于僚屬,或受之于兒佩,或受之于親戚,或受之于士大夫,或受之于衆庶,或受之于天下。于天下曰受之有司,曰受之固寵;于人曰受之于朋友,曰受之于僚屬;曰受之于士大夫,曰受之于親戚;曰受之于兒佩,曰受之于衆庶。若是者也,君子無所思也。君子之道,學也。
成語《另當别論》的具體引申義為:君子之道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不是一味地按照固定的标準和規範處理。
繁體字
《另當别論》的繁體字為「另當別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成語《另當别論》的寫法相對簡單,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另當别論,不能按照常規處理。
2. 這個問題需要另當别論,不能簡單地套用過去的解決方案。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重新評論、處理不當、特殊論斷。
近義詞:變通處理、異論相悖、各有不同。
反義詞:一刀切、按部就班、不加以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