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寬達額之一半。《後漢書·馬廖傳》:“ 長安 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 南朝 梁 吳均 《與柳恽相贈答》詩之二:“纖腰曳廣袖,半額畫長蛾。” 宋 蘇轼 《與潘三失解後飲酒》詩:“千金敝帚人誰買,半額峨眉世所妍。”
(2).數額的一半。《宋史·選舉志一》:“欲加試《論語》大義,仍裁半額,注官依科目次序。”
半額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複合名詞,由“半”(表示二分之一)和“額”(指規定的數目或數量)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原定數額的一半。以下是具體解析:
指某個完整數量或标準數值的50%。常用于描述折扣、配額、費用等場景,強調對原數值的等分削減或限定。例如:“半額優惠”即支付原價的50%,“半額獎學金”指獲得全額獎學金的一半金額。
在促銷活動中,“半額”直接關聯價格折扣(如“半額出售”),或指代部分退款(如“退還半額費用”)。此時需明确基數(如商品原價)以避免歧義。
用于描述配額制下的減量供給,如“供水半額”(限供正常水量的50%)、“半額配給制”等,體現數量控制的強制性。
偶見于比喻性表達,如“付出半額努力”暗示未達預期标準,但此類用法需依賴具體語境支撐。
定義“半”為“二分之一”,“額”為“規定的數目”,組合義明确指向“原定數量的50%”。該釋義為現代漢語規範依據(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8頁;第345頁)。
在“半”字條目下收錄“半額”作為複合詞例證,強調其數量分割屬性(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1卷,第759頁)。
“半額”是具象數量概念,需依附于具體“全額”基準方能生效,其使用依賴于社會規則(如商業契約、行政規定)的語境預設。
“半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若需進一步探究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宋史》等文獻原文。
阿對泉暗滴白脫油靶台補襯逋逃長幼成交額成日價岱嶺逮通膽薄旦夕道場院盜賊公行大胥典式跌墜鈍魯繁詭風稜功謀過領劾按和居黃口孺子皇祚豢身艱苦樸素腳腕子嬌細假竊疾風甚雨晶盤伎數讵得瘣隤買服馬窟庬鴻曼丘蜜蠟泥铛貧乞啟詞蚑行蛲動仁和戎捍三人成市虎賞慰省衣節食釋帝說那裡話摅忠讨悖田父野老挽裂鑲齒險征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