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刑名。《說唐》第五八回:“﹝ 元吉 ﹞叫左右将牛皮膠化油,用麻皮和鈎,搭在他的身上,名為‘披麻拷’。若扯一下,就連皮帶肉去了一塊。”
“披麻拷”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其核心是通過粘合麻布與皮肉後撕扯造成極大痛苦。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起源
披麻拷(pī má kǎo)是隋唐時期流傳的非正典刑罰,主要用于逼供或暗中處決犯人。其名稱來源于行刑材料(麻布)與手段(撕扯拷打)的結合。
實施過程
曆史記載與文學引用
該刑罰在《說唐》第五八回中有具體描述:元吉用牛皮膠化油粘麻布施刑,撕扯時“連皮帶肉去了一塊”。部分民間傳說稱嶽飛曾受此刑,但缺乏正史佐證。
特點與性質
屬于法外酷刑,未納入官方刑罰體系,但因極強痛苦性被形容為“直教鐵漢把魂銷”。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學作品或曆史案例,可參考《說唐》或專業史料。
《披麻拷》是一個成語,意指古代的一種殘酷的酷刑,用麻布繩索将被刑罰的人披在身上,并配以鞭笞淩辱的方式虐待,用以表達對極端殘暴行為的譴責。
《披麻拷》的拆分部首為手和廣,筆畫數為13。
《披麻拷》一詞源自于古代刑罰手段,沒有明确出處。
在繁體字中,披麻拷的寫法為「披麻拷」。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披麻拷的古代寫法為「披麻拷」。
1. 她在信中提到了那個時期的披麻拷刑,表明了她對殘酷現象的反對。
2. 這部電影展示了古代刑罰中的披麻拷,讓人不勝唏噓。
披風、麻布、拷打、殘忍、刑罰等。
鞭撻、酷刑、虐待。
仁慈、寬容、恩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