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芳林園的意思、芳林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芳林園的解釋

亦省稱“ 芳林 ”。1.園名。(1)建于 東漢 , 三國 魏 避 齊王 芳 諱,改名 華林園 。故址在今 河南 故 洛陽 城中。《文選·張衡〈東京賦〉》:“ 濯龍 芳林 ,九谷八溪。” 李善 注:“ 芳林 ,苑名。”《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黃初 四年﹞九月甲辰,行幸 許昌宮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是冬,甘露降 芳林園 。”(2) 宋太祖 潛邸之園。故址在今 河南 開封 城内東北。《清一統志·河南·開封府二》:“ 芳林園 在府城内東北, 宋太祖 潛邸時園也。即位後,號曰 潛龍 ,後改 奉真 。 天聖 七年,又改名 芳林 。”

(2).亦作“ 芳林苑 ”。 南朝 齊 舊宮名。故址在今 江蘇省 江甯縣 東北。《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載懷 平圃 ,乃睠 芳林 。” 李善 注引《十洲記》:“ 芳林園 在 青溪 菰首橋 東, 齊高帝 舊宅。”《南史·梁南平元襄王偉傳》:“ 齊 世 青溪宮 改為 芳林苑 。 天監 初,賜 偉 為第。”《南齊書·武帝紀》:“三月戊子,車駕幸 芳林園 禊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芳林園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皇家園林,特指東漢時期位于都城洛陽(今河南洛陽)的重要皇家苑囿。其名稱與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與名稱來源

  1. “芳”:指花草的香氣,引申為美好、芬芳之意,象征園内植物繁茂、景色宜人。
  2. “林”:意為成片的樹木或竹林,體現園林以自然植被為核心的景觀特征。
  3. “園”:泛指種植花木、供遊賞的場所,特指皇家專屬的苑囿。

    全稱釋義:以香花林木為特色的皇家園林(《漢語大詞典》“芳”“林”“園”字條)。

二、曆史沿革與地理位置

三、功能與文化意義

  1. 皇家休閑與禮儀:
    • 帝王常于此宴飲群臣、觀賞百戲,如漢靈帝建“裸遊館”供消夏娛樂(《後漢書·宦者列傳》)。
    • 亦是祭祀、祈福的場所,園中設壇台用于宗教儀式(《洛陽伽藍記》)。
  2. 園林藝術典範:
    • 園内堆築景陽山,開鑿天淵池,移植各地奇花異木,開創“一池三山”的造園模式,影響後世皇家園林設計(《中國古典園林史》)。
  3. 文學意象象征:
    • 成為漢賦、魏晉詩文中“盛世繁華”的象征,如曹丕《芙蓉池作》描繪“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的園景。

四、後世紀念與影響

唐代洛陽仍保留“芳林園”地名,宋代文獻多追述其盛況(《河南志·晉城阙古迹》)。現代洛陽王城公園内複建“芳林園”景區,延續曆史文脈(洛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洛陽市志》)。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郦道元《水經注》(陳橋驿校釋本)
  4.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周祖谟校釋本)
  5.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清華大學出版社)
  6. 洛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洛陽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芳林園”是曆史上多個園林的稱謂,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時期和地點來理解:

  1. 東漢至三國時期的洛陽芳林園
    建于東漢,三國時期魏國因避齊王曹芳名諱,改稱“華林園”。故址在今河南洛陽,曾是皇家園林,《東京賦》中提到的“濯龍芳林”即指此園,園内有“九谷八溪”的景觀布局。

  2. 宋代開封的芳林園
    原為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前的潛邸園林,初名“潛龍園”,後改名“奉真”,天聖七年(1029年)正式定名“芳林園”。故址位于今河南開封東北部,屬于宋代皇家園林體系。

  3. 南朝齊的芳林苑(别名)
    位于今江蘇省江甯縣東北,是南朝齊的舊宮苑,文獻中亦作“芳林苑”。此園與洛陽、開封的芳林園無直接關聯,屬同名不同地。

名稱演變特點:因避諱(如曹芳)、朝代更疊或功能變化(如潛邸轉為皇家園林)導緻名稱多次更改,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半開化避者達蔔正朝酲插曲踸踔楚客詞除陌錢叢劇叢塗大觀舞憺畏大撒巴掌雕胡飯訪采敷腴敷育幹連高懷宮丁規矩緩勁混亵或人減廪唧唧機器腳踏車颶風慷喟礦硐潰滅枯屍涖事流标六家離析渙奔荔枝漏洞百出倮身冥阨癖潔普天下氣昂昂眚烖十年九荒水來伸手,飯來張口蜀鹽輸氧嵩呼攤飯讨惡剪暴田父甜瓜吐緑吞九鼎萬馬齊喑萎絶饷鞘魈魑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