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尺焦桐的意思、三尺焦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尺焦桐的解釋

指琴。 漢 蔡邕 有焦尾琴,故稱。 唐 李洞 《斃驢》詩:“三尺焦桐背殘月,一條藜杖卓寒煙。”參見“ 三尺桐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尺焦桐”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詞字面指琴,尤其與東漢蔡邕的“焦尾琴”典故相關。焦尾琴由燒焦的桐木制成,因琴身長約三尺,故稱“三尺焦桐”。

二、典故來源

  1. 蔡邕與焦尾琴:東漢蔡邕曾用燒焦的桐木制作名琴“焦尾”,後以“焦桐”代指琴。
  2. “三尺”由來:古琴長度多為三尺餘(約0.7-1.2米),故稱“三尺桐”或“三尺焦桐”。

三、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李洞在《斃驢》中寫道:“三尺焦桐背殘月,一條藜杖卓寒煙”,以琴與杖的意象烘托意境。

四、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該詞可比喻“才華出衆”,但此用法未見于傳統文獻,可能是引申義。需注意語境區分字面與比喻。

“三尺焦桐”核心含義為琴,源于蔡邕制琴典故,常見于古詩文。若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後漢書·蔡邕傳》或《全唐詩》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尺焦桐》的意思

《三尺焦桐》是一個成語,可以形容人們之間情感深厚,友情長久的象征。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們的友誼像桐樹一樣,紮根于心底,并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堅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尺焦桐》這個成語由“三”、“尺”、“焦”、“桐”四個字組成。

其中,“三”字的部首是“一”,總共有三畫。

“尺”字的部首是“屍”,總共有四畫。

“焦”字的部首是“火”,總共有十畫。

“桐”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十一畫。

來源和繁體

《三尺焦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本古代曆史書中,它寫道:“寤生曰:‘莫我至乎三尺焦桐之材者,将信乎?’”。字面上的意思是說有人給他的桐木的材料隻有三尺的時候,他能否相信這個人。

繁體字的寫法為「三尺焦桐」,沒有太大的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文字的書寫規則,可以将《三尺焦桐》的古代漢字寫法描述如下:

三:于上,囗下,上下相連。

尺:六點,兩點、兩點、兩點、兩點組成。

焦:火字加上示,上下左右各一點的組合。

桐:兩個木字組成,上下相連。

例句

1. 我和我的朋友已經是三尺焦桐了,我們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2. 這是一段難得的三尺焦桐,我們的友誼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3. 她和她的朋友之間的友誼就像《三尺焦桐》,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動搖。

組詞

三尺長桐、尺木柱、焦土、焦點、焦化、焦急、焦耳、桐花、桐木、桐油。

近義詞

情同手足、投桃報李、患難與共。

反義詞

知人知面不知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