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露盤的意思、承露盤的詳細解釋
承露盤的解釋
漢武帝 迷信神仙,于 建章宮 築 神明台 ,立銅仙人舒掌捧銅盤承接甘露,冀飲以延年。後 三國 魏明帝 亦于 芳林園 置承露盤。《漢書·郊祀志上》:“其後又作 柏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顔師古 注:“《三輔故事》雲: 建章宮 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飲之。”
詞語分解
- 承的解釋 承 é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擔當,應允:承擔。承當。承包。承做。承認。 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澤)。 繼續,接聯:繼承。承平(指社會比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啟後。 順從,迎合:奉
- 露盤的解釋 .即承露盤。 漢武帝 時建于 建章宮 。 三國 魏 曹植 《承露盤銘》:“固若露盤,長存永貴。”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序:“ 魏明帝 青龍 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 漢孝武 捧露盤仙人,欲立置
網絡擴展解釋
“承露盤”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建築裝置,主要用于承接自然露水,具有曆史、文化和科技等多重意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起源
承露盤是漢武帝為追求長生不老,于建章宮神明台建造的銅制裝置,由銅仙人手捧銅盤,用于承接高空凝結的甘露。其設計融合了神仙信仰與實用功能。
2.曆史背景
- 漢代: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09年)建造甘泉通天台及承露盤,希望通過飲用甘露(混合玉屑)延年益壽。
- 三國時期:魏明帝效仿漢武帝,在芳林園中複設承露盤,并試圖将漢代銅人遷至洛陽,但未成功。
3.結構與功能
- 材質與形制:銅制盤體,高二十丈(約46米),上有銅仙人舒掌托舉,盤内可凝結露水。
- 科學意義:露水實為天然蒸餾水,因古代空氣潔淨可直接飲用,被視為“天漿”“甘露”,成為最早的空氣制水裝置雛形。
4.文化影響
- 文學意象:承露盤常作為帝王追求長生的象征,見于曹植《承露盤銘》、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等詩文,表達興衰之歎。
- 曆史評價:後世多将其視為封建帝王迷信的産物,但也肯定其凝結技術的創新性。
5.相關記載
- 《漢書·郊祀志》和《太平禦覽》記載了其建造背景。
- 《三國演義》第105回提及魏明帝遷移銅人失敗的情節,強化了其傳奇色彩。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或考古資料,可參考《漢書》《漢武故事》等原始史料,或查閱漢代建築研究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承露盤》這個詞是指一種古代中國器物,用于接受或盛放泉水的器皿。下面是關于《承露盤》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承露盤》的拆分部首是 扌(手)和 皿(器皿)。
- 《承露盤》的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 《承露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
- 它代表了人們用盤子接住從泉水中淋下來的露水的習俗。
繁體:
- 《承露盤》的繁體字為 「承露盤」。
古時候漢字寫法:
- 《承露盤》這個詞在古代使用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和用法與現代相似。
例句:
- 他端着承露盤走過草地,接住了從樹葉上滴下來的清晨露水。
組詞:
- 承露(chéng lù):指接住露水的動作或容器。
- 盛露(shèng lù):用容器盛放露水。
- 露盤(lù pán):與承露盤意思相近,接收露水的盤子。
近義詞:
- 接露器(jiē lù qì)
- 露水盤(lù shuǐ pán)
反義詞:
- 不承露(bù chéng lù):不用盤子接住露水。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