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飄色的意思、飄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飄色的解釋

廣東 民間一種流動舞台上的戲劇造型藝術。通常由兩三個小孩在闆上扮演神話故事或曆史傳奇中的人物及場面,由四個人擡着緩慢行進,同時還有八音鑼鼓隊奏樂伴隨,供人觀賞。《廿載繁華夢》第二回:“先定下 佛山 五福、吉祥兩家的頭號儀仗,文馬二十頂,飄色十餘座,鼓樂馬務大小十餘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飄色”是中國廣東地區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又稱擡閣、彩擎、高擡等。其核心特點是通過巧妙僞裝的鋼枝支撐演員,結合力學原理,在流動舞台上呈現淩空表演的效果。以下是詳細解析:

  1. 藝術形式與構成
    飄色融合了戲劇、魔術、雜技、音樂和舞蹈元素,通常由兒童扮演神話或曆史故事中的人物,站在裝飾華麗的“色櫃”上巡遊表演。演員看似懸空而立,實則依靠隱藏的“色梗”(鋼架)支撐。

  2. 曆史與地域特色
    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廣東湛江吳川市,早期分為“轉色”“闆色”等階段,逐漸發展為以巡遊為主的表演形式,現流行于中國南方多地。

  3. 技術原理
    表演者通過精心設計的力學結構固定在色櫃上,僞裝成飄浮狀态,營造“飄”的視覺效果。這種僞裝技術被稱為“色”(即裝飾藝術)。

  4. 文化意義
    飄色不僅是節慶活動(如元宵節、廟會)的重要部分,也承載着祈福、驅邪等民間信仰,是嶺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代表之一。

定義總結
飄色是一種以流動巡遊形式展現民間傳說或神話片段,運用力學原理使演員淩空表演,并融合戲劇、雜技、音樂等元素的古老民間藝術,常見于廣東及周邊地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飄色:詞義解釋

“飄色”一詞是指顔色變換、流動或閃爍的意思。可以用來形容色彩鮮豔絢麗、飄逸動人的景象或物品。這個詞常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的美景、繪畫、服飾或其他藝術作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飄”字由四個部首組成,從上到下分别是風、舟、刀、艹,總計12個筆畫。而“色”字由四個部首組成,從左到右分别是一、廣、彡、色,總計6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飄色”一詞的源自出自《詩經·桃夭》:“爍彼華林、則不敢息息。”其中“爍彼”意指閃爍變化的顔色。古代将顔色的波動、流動與擴散比喻為飄逸、瑰麗,所以出現了“飄爍”和“飄色”的用法。在繁體字中,“飄”和“色”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飄色”可以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在隋唐時期,漢字“飄”形狀相對繁複,寫作“飃”。而“色”字在不同的朝代也有一些變體,如“曷”、“栜”等。然而,隨着漢字的演變和标準化,現代漢字的寫法已經變得簡化且一緻。

例句

例句1:他穿着一件飄色的長袍,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豔麗。

例句2:山谷中的水流呈現出飄色的變化,猶如彩虹一般美麗。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飄然、飄逸、飄飄欲仙、色彩

近義詞:絢麗、斑斓、缤紛、華麗

反義詞:素色、暗淡、單調、黯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