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ied country] 盟國
盟邦背信棄義
猶盟國。 錢锺書 《圍城》五:“這船是 日本 盟邦 意大利 人的財産,不會被炸。”
“盟邦”指通過締結同盟條約形成合作關系的國家,與“盟國”含義相近。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結成政治或軍事同盟的國家,強調通過正式協議建立的合作關系。拼音為méng bāng,注音符號為ㄇㄥˊ ㄅㄤ。
用法與例句
相關概念
其他語境
在曆史或國際關系中,盟邦常涉及共同防禦、資源共享等義務,例如二戰時期的反法西斯同盟。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文化背景,可參考詞典類來源(如、9)。
《盟邦》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由多個國家或政治實體結成的聯盟或同盟。其中,盟字由皿部和戎部組成,共有11筆。
《盟邦》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其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詩經》,意思是聯合作戰或結成聯盟。在繁體字中,盟字沒有發生變化,依然保留着皿部和戎部的構造。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盟字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由皿部和戎部組成。然而,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漢字的形狀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1. 他們兩國籤署了一項互不侵犯的條約,以形成一個強大的盟邦。
2. 盟邦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動地區内的經濟發展。
3. 這個聯盟由十個盟邦組成,共同面對敵對勢力的威脅。
1. 同盟:指多個國家或政治實體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結成的聯盟。
2. 邦國:指獨立存在的國家或政治實體。
3. 盟友:指與自己結成盟約,并互相支持的國家或政治實體。
近義詞:同盟、聯盟、同盟國
反義詞:敵對、敵國、敵對勢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