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弊的意思、時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弊的解釋

[social abuse] 當時社會的弊病

針砭時弊

魯迅先生經常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寫稿,攻擊時弊。——《瑣憶》

詳細解釋

當世的弊病。《晉書·姚萇載記》:“ 萇 還 安定 ,修德政,布惠化,省非急之費,以救時弊。” 宋 蘇舜欽 《乞納谏書》:“目覩時弊,口不敢論。” 魯迅 《<熱風>題記》:“我以為凡對于時弊的攻擊,文字須與時弊同時滅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時弊指特定時期内社會存在的弊端或不良風氣,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批判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構成

    • 時:指當前、時代,強調時間範疇的限定性(《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82頁)。
    • 弊:意為害處、弊病,源自《說文解字》"弊,頓仆也",引申為社會積患(漢典網zdic.net)。

      組合後指當下社會暴露的缺陷或流弊,如制度漏洞、道德失範等現象。

  2. 語義特征

    • 時效性:與時代背景強關聯(如"科舉時弊"指封建科舉制的弊端)。
    • 批判性:隱含改革訴求,常見于社會批評語境(例:針砭時弊)。
    • 社會性:多指群體性、系統性問題,非個人過失(《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5卷,第789頁)。

二、用法與搭配

  1. 高頻搭配

    • 動詞+時弊:
      • 針砭時弊(例:魯迅雜文針砭時弊)
      • 抨擊/批判時弊(例:媒體揭露教育時弊)
    • 形容詞+時弊:
      • 社會時弊(強調普遍性)
      • 積久時弊(突出曆史遺留性)
  2. 語體色彩

    屬書面語,具正式性與嚴肅性,多見于政論、學術及媒體報道(北京大學語料庫數據)。

三、經典用例

  1. 古代文獻

    《宋史·職官志》:"革除時弊,刷新吏治",指革新官場積弊。

  2. 當代應用

    《人民日報》2023年社論:"治理醫療腐敗,直擊民生時弊",聚焦醫療領域不正之風(來源:人民網people.com.cn)。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漢典網(字形溯源):https://www.zdic.net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4. 人民網公開報道(案例舉證)

網絡擴展解釋

“時弊”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í bì,指當世或當前社會的弊病,常用于批判性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演變

  1. 古籍溯源:
    • 最早見于《晉書·姚萇載記》:“修德政,布惠化,省非急之費,以救時弊。”
    • 唐代韓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中也有使用。
  2. 現代用法:
    •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強調對社會問題的批判性反思(如“改革需直面時弊”)。

三、應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晉書》、韓愈文集或魯迅雜文。

别人正在浏覽...

邊漕表暴閉幕犦槊采捃槽矛谄頭馳驷辍學摧敝打卡當境締壘東歐平原芳物風行草靡氛濁何患無辭歡忭鼓舞宦情讙山歡送華盛頓會議駕鹽緊擠金窠九陽軍營空餘牢圄黴氣緬惟凝緩偏眼乾燥輕呂輕素窮悟瓊崖球帶驅屏散屦三連冠色陣省覽神州陸沉食而不知其味市錢侍執書笥所後恬虛條禁恸醉圖鑒危隥五顔六色下地小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