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屆路的意思、屆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屆路的解釋

登程,上路。《北史·隋紀下·炀帝》:“今宜授律啟行,分麾屆路,掩 勃澥 而雷震,及 夫餘 以電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屆路”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彙,目前未被《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等權威辭書收錄。從構詞法分析,“屆”本義指到達、臨近(如《說文解字》釋為“行不便也,從屍凷聲”),後引申為量詞用法表示周期性事件;“路”指道路或途徑。二者組合可作如下分釋:

  1. 字面組合義:可理解為“到達某條路徑”,多用于方言或特定語境中表達空間抵達關系。例如清代《越諺》記載吳語區有“屆路費腳”的說法,指抵達某地需要耗費盤纏。

  2. 曆史文獻用例:在明代《南诏野史》中出現“屆路而返”的表述,此處指行至中途返回,強調行動的中斷性。

  3. 現代使用場景:部分地方志中用作地理标記詞,如《福建省志》載有“屆路亭”古驿道遺址,特指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休憩節點。

網絡擴展解釋

“屆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屆路”意為登程、上路,指開始行程或出發。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二、詞義解析

  1. 單字釋義:

    • 屆:本義為“到達”(如“屆時”),也作量詞表示周期性事件的次數(如“第十屆會議”)。
    • 路:指道路、路程,引申為行程或途徑。
  2. 組合含義: 兩字結合後,“屆路”強調“啟程”的動作,常見于曆史典籍。例如《北史·隋紀下·炀帝》中:“分麾屆路,掩勃澥而雷震”,描述軍隊出發的場景。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史》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拔幟易幟鼻坳閉關絶市不淫菜把漕務趁程徹曙帶圍彈剝打喳喳點水不漏彫畫斷簡殘編二次方程封崇負約滒淖公廚刿鉥心腑還祭還質賀鬼豢牢環連呼擾诘谪金钗十二酒次青衣六部兵論戰馬疕馬竿目中無人鬧頭炮打燈噴激嵌金栖流所乞士揉捏神魂蕩飏神泉勢不兩立時為贖身私言宋子素心人踏科兒踏蹂鐵錢蕨銅殼子通洋圖書幄坐武把子無俦汙君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