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韋馱天的意思、韋馱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韋馱天的解釋

見“ 韋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韋馱天(Wéi Tuó Tiān)是漢語佛教術語,專指佛教護法神韋馱菩薩(梵文:Skanda),為守護佛法、驅除邪障的重要神祇。其釋義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本義

    指佛教中的護法天神韋馱菩薩,位列二十四諸天之一,司職護持正法、驅邪鎮魔。其名音譯自梵語“Skanda”(室建陀),意譯為“陰天”或“智健”,漢傳佛教尊稱“韋馱天菩薩”《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第1235頁。

  2. 宗教職能

    韋馱天被視為寺院守護神,常立于天王殿彌勒像後,面向大雄寶殿,象征護持僧衆修行。據《悲華經》載,其曾發願護持千佛正法,驅除魔障《中國佛教百科全書·儀軌卷》,第78頁。

  3. 文化象征

    在民間信仰中,韋馱天象征忠誠與勇武。其形象多為身着甲胄、手持金剛杵的武将,體現“摧邪顯正”的護法精神,常見于禅宗寺院及佛教藝術《中國民間信仰研究》,李亦園,第214頁。


二、語言特征與演變


三、權威參考文獻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1922年.
  2. 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 李亦園.《宗教與神話論集》. 立緒文化,1998年.
  4. 朱慶之.《佛教漢語研究》. 商務印書館,2009年.

(注:因部分古籍文獻無線上公開鍊接,此處标注紙質來源;網絡來源需以權威出版社或學術機構官網為準,避免無效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韋馱天是佛教中的重要護法神祇,其含義與形象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多層次解讀,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韋馱天(梵名Skanda)是佛教護法天神之一,屬二十四諸天體系。其名稱有多種音譯形式,包括“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等,中文常稱“韋陀将軍”。該詞也被用作成語,形容人或事物具有極高聲望與威嚴。

二、宗教背景與演變

  1. 起源:最初為婆羅門教神祇,屬濕婆或阿耆尼之子,約公元5世紀後融入佛教成為伽藍守護者。
  2. 佛教職能:受佛陀付囑鎮護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專職保護佛法與修行者。
  3. 形象融合:中國佛教中的韋馱形象可能與密迹金剛(執金剛神)存在融合現象,形成“護法韋馱”的特殊崇拜。

三、形象與象征

四、與其他概念的關聯

參考資料

更完整的學術讨論可參考印順導師《佛教史地考論》,或查詢《漢典》《佛學大辭典》等權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半陰陽絆子腿焙烘不合時宜參正長生庫潮期淙齧單人滑登起吊索東南一尉,西北一候繁繡忿忮宮車出夠瞧的寡事寒薄焊劑何極闳流隳淪回行降跽兼資蛟胎機釜靜翠精塙京室撧耳揉腮橘中樂拉答牢辭裡婦離格兒李鐵拐録記買昏麻雀戰美曼民産愍護木然櫱帝怒漲樸強乾衡清郎砌煞三達德山貨身外之物鐵鍁銅哾桐孫托胎蟲相扶仙士蕭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