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時父母喪後周年的祭名。祭後可稍改善生活及解除喪服的一部分。《儀禮·士虞禮》:“朞而小祥。” 鄭玄 注:“小祥,祭名。祥,吉也。”朞,周年。《禮記·間傳》:“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況且孝未期年,於禮有礙。便要成親,且待小祥之後再議。”
(2).用于稱一般死者的周年祭。 唐 鮑溶 《過薛舍人舊隱》詩:“寝門來哭夜,此月小祥初。”《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卻説那 劉大娘子 到得家中,設個靈位,守孝,過日。父親 王老員外 勸他轉身。大娘子説道:‘不要説起三年之久,也須到小祥之後。’”
(3).古時皇帝、皇太後、皇後等死後十二日舉行小祥祭。自 漢文帝 遺诏減喪服期,以後皇室之喪,常以日易月(一天代替一月)。 宋 朝皇室又按舊制行喪,要舉行兩次小祥祭。《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八年》:“今群臣雖易月而人主實行喪,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參見“ 大祥 ”。
“小祥”是古代中國喪祭禮儀中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父母喪後的周年祭
指父母去世滿一周年時舉行的祭祀儀式。此時可稍改善生活條件(如恢複食用蔬菜水果)并解除部分喪服。這一儀式最早見于《儀禮·士虞禮》:“朞而小祥”,鄭玄注:“小祥,祭名。祥,吉也。”。
一般死者的周年祭
後擴展至普通人的周年祭祀,如唐代鮑溶詩《過薛舍人舊隱》提到“小祥初”,《京本通俗小說》中也有“小祥之後”的表述。
皇室成員的喪祭
皇帝、皇太後、皇後等去世後,十二日即行小祥祭。源于漢文帝遺诏“以日易月”(1天代替1個月喪期),但宋朝恢複舊制,需實際服喪滿一年并舉行兩次小祥祭。
“小祥”主要承載古代喪禮的時間節點與儀式功能,兼具禮制規範與社會文化意義。
小祥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事物小而吉祥的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小”的字義部首,右邊則是“祥”的字義部首。
小的字義部首是小字旁,屬于小的字義部首之一。祥的字義部首是示字旁,屬于示的字義部首之一。
小的筆畫數為3畫,祥的筆畫數為10畫。
小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繁體字中,小祥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隻是結構稍有差别。
在古時候,小祥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階段和書法風格,小祥的字形可能會有一定的變化。但基本上保持了小字旁與示字旁的組合形式。
1. 這個小祥的玩偶非常可愛。
2. 我們家門口的小祥樹每年都結滿了果實。
1. 小祥樹
2. 小祥玩偶
3. 小祥氣氛
1. 小巧可愛
2. 小吉祥
3. 小幸運
1. 大不祥
2. 大不利
3. 大不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