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窮敝 ”。1.疲敝困竭。《戰國策·燕策一》:“民力窮弊,雖有 長城 、 鉅防 ,何足以為塞?”弊,一本作“ 敝 ”。
(2).貧窮困苦。《宋書·孝武帝紀》:“窮敝之家,賜以薪粟。”《南史·循吏傳·甄法崇》:“卿縣人 宋雅 見負米千餘石不還,令兒窮弊,不自存。”
(3).指貧困的人。《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肅 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
“窮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疲敝困竭
指因長期消耗或過度使用導緻資源、人力等極度匮乏的狀态。例如《戰國策·燕策一》中記載:“民力窮弊,雖有長城、钜防,何足以為塞?”
貧窮困苦
形容生活貧困、條件惡劣的境況。如《宋書·孝武帝紀》提到“窮弊之家,賜以薪粟”,指對貧困家庭給予救濟。
指代貧困的人
可作名詞,代指處于貧困中的群體。例如《三國志·吳志·魯肅傳》中“以赈窮弊結士為務”,即強調救濟貧困者的行動。
“窮弊”涵蓋物質匮乏、資源枯竭、群體貧困三層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具體判斷。其核心始終圍繞“困頓”與“劣勢”展開,既可用于抽象描述,也可指代具體對象。
窮弊是一個表示貧困、困窘、困頓的詞彙,形容人陷入貧困困苦的境地。
窮字由立部和㇏部構成,共有11畫。
窮字的本義為地窖深且倉廪空虛,後來引申為貧乏、缺乏的意思。
窮字的繁體寫法為窮。
在古代,窮字的舊形為「窮」,由頭部和穴部構成,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居住在地底下的窘困境地。
他們家貧窮潦倒,過着窮弊的生活。
窮苦、窮困、朝不保夕、破産、赤貧
貧乏、拮據、困頓
富裕、富有、充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