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營造房室上梁時,總匠師以饅頭從梁上向四面上下抛擲,而誦上梁文。 宋 王禹偁 《單州成武縣行宮上梁文》:“抛梁東,東去金根禦六龍,祥雲未出參天嶽,喜氣先生見日峯。”其下還有“抛梁西”、“抛梁南”、“抛梁北”、“抛梁上”、“抛梁下”等語。 宋 範成大 《贈壽老》詩:“ 眉菴壽老 長隨喜,好箇抛梁祝願文。”參見“ 上2梁文 ”。
“抛梁”一詞有兩種不同層面的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傳統建築儀式(主要含義) 指古代房屋上梁時舉行的儀式,由總匠師将饅頭從房梁上向四方抛撒,同時誦讀祝文。該習俗包含以下特點:
二、成語引申義(較少用) 現代引申為“以高遠目标激勵自己”的比喻義,源自古代抛梁需将沉重房梁架至高處的技術難度,象征追求卓越。不過該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為現代衍生含義。
建議在解讀古文時優先采用傳統儀式含義,現代語境使用需注意上下文是否支持比喻義。
《抛梁》是一個成語,意指把木梁抛擲到空中。它用于形容以某種特殊方式運動或表達,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身手、技藝以及才華等方面。
《抛梁》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手”和“木”兩個部首。
它的拼音是pāo liáng,共有10個筆畫。
《抛梁》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書中。文章中描述了一位少年抛梁的故事,以此寓意鼓勵人們要不斷追求進步和超越自我。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寫作「抛樑」。
在古代的漢字文獻中,「抛梁」可以寫作「抛樑」或「拋梁」,但現代常用的寫法是「抛梁」。
他在籃球比賽中,以一記高抛轉身上籃扣籃,展現了他的抛梁之技。
他的書法水平高超,每一筆的抛梁之勢都别具一格。
無相關組詞。
懸壺濟世、揮灑自如、抛磚引玉。
束手無策、拘泥不前、墨守成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