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唐書·蕭複傳》:“陛下自返宮阙,勳臣已蒙官爵,唯旌善懲惡,未有區分。”
嗚呼,旌善懲惡,申公匪私,生者享爵祿之榮,死者沐恩光之贲。 ★明·王士桢《鳴鳳記·封贈忠臣》
“旌善懲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g shàn chéng è,主要用于表達對善行的表彰和對惡行的懲治。以下為詳細解釋:
整體釋義:
通過表彰好人好事、懲辦惡人惡事,體現社會對道德規範的維護。該成語強調賞罰分明的價值導向。
字詞分解:
典故來源:
最早見于明代戲曲《鳴鳳記·封贈忠臣》:“嗚呼,旌善懲惡,申公匪私,生者享爵祿之榮,死者沐恩光之贲。”。
語法與詞性:
旌善懲惡是一個成語,意為表彰善行,懲治惡行。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日”、“九”、“心”、“虍”。其中,“日”是表示太陽的象形字,表示一個圓圈;“九”是一個數字,表示數量;“心”是表示人的心髒的象形字,表示内心;“虍”是表示老虎的象形字,表示勇猛。這個成語的筆畫總數為15畫。
“旌善懲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一年》這本古籍。這個成語在使用中常常指的是要對行善的人予以表彰,對壞人予以懲罰,以此來構建一個公正正義的社會。
在繁體中,“旌善懲惡”的字形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旌善懲惡”,隻是用繁體字的書寫方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旌善懲惡”的字形基本保持不變。例如,“旌”的古字形是一個人舉着一個旌旗的形狀,表示揚善的意思;“懲”的古字形是一個人被打的樣子,表示懲罰的意思;“惡”的古字形是一個女人的形狀,表示丑陋惡劣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旌善懲惡”的例句:
1. 他因為勇敢救人的事迹被旌善懲惡。
2. 社會需要旌善懲惡,才能維護良好的秩序。
一些與“旌善懲惡”相關的組詞有:“旌旗”、“善行”、“懲治”等。
與“旌善懲惡”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揚善”、“懲罰”等。
與“旌善懲惡”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庇護”、“默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