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善懲惡的意思、旌善懲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善懲惡的解釋

表彰好人好事,懲辦惡人惡事。

【出處】

《舊唐書·蕭複傳》:“陛下自返宮阙,勳臣已蒙官爵,唯旌善懲惡,未有區分。”

【事例】

嗚呼,旌善懲惡,申公匪私,生者享爵祿之榮,死者沐恩光之贲。 ★明·王士桢《鳴鳳記·封贈忠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旌善懲惡”是漢語中的四字成語,其核心含義為表彰善行、懲戒惡行,體現了社會道德評判與價值引導的雙重功能。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如下:

一、詞義溯源

“旌”原指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幟,引申為表彰、顯揚,《說文解字》釋“旌”為“所以精進士卒”,後演變為對德行的公開褒獎;“懲”意為警戒、處罰,《廣雅》中注“懲,責也”,強調通過懲戒遏制惡行。二者結合形成對善惡行為的系統性社會反饋機制。

二、結構解析

該成語由動賓結構并列組成:“旌善”與“懲惡”互為補充,前者通過褒獎樹立道德典範(如《現代漢語詞典》例舉“旌表孝義”),後者借助法律或輿論約束惡行(如《漢語大詞典》釋“懲惡”為“懲治邪惡”),共同構建完整的道德治理體系。

三、社會應用

古代官府常通過立牌坊、賜匾額等方式“旌善”,如《宋史》記載對忠孝節義者的表彰;現代社會中,“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屬其延續。而“懲惡”則體現在司法審判與失信懲戒制度中,如《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調“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四、權威文獻佐證

《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該詞條,釋義為“表彰好人好事,懲辦惡人惡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列為推薦詞形,标注屬書面語體,適用于政策法規及社科論述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旌善懲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g shàn chéng è,主要用于表達對善行的表彰和對惡行的懲治。以下為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出處與用法

  1. 典故來源:
    最早見于明代戲曲《鳴鳳記·封贈忠臣》:“嗚呼,旌善懲惡,申公匪私,生者享爵祿之榮,死者沐恩光之贲。”。

  2. 語法與詞性:

    • 詞性:中性成語。
    • 用法: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社會治理或道德評判場景。
    • 結構:聯合式(“旌善”與“懲惡”并列)。

補充說明


權威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别統秉質碧霄蔽掩徹宵赤壁賦鸱張鼠伏椿期怠敖悼栗雕辇氐州第一斷堤蠹編二應廢飾改為鋼化旰爛鲠毅歸仁貴性古木參天含饴合任紅燙燙懷故黃牛魂銷目斷驕炕精進不休今世局詐客邊刻奮靈池吝悭龍伯國冒雨孟庑貧敝聘調七寶五味粥氣鍋清廓齊人攫金遒然群婚渠首祛褪色膽包天生存競争率常帥府戍守忑忑忐忐土花猬起鷄連握霧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