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所思慕的人;所思慮的事。《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詩:“幽蘅發空曲,芳杜綿所思。” 明 劉基 《雜詩》:“欲采寄所思,不憚道路遠。”
(2).泛指思考。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音樂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時候,他便連綴若幹聲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
“所思”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仍有使用,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指所思念的人或事
常用來表達對特定對象的思慕或牽挂,如《楚辭·九歌·山鬼》中“折芳馨兮遺所思”,意為采摘香草贈予思念之人。
泛指思考行為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可表示一般性的思考或思慮,如洪深所述“音樂者在有所思有所感時,用聲音表達其思感”。
“所”為結構助詞,與動詞“思”結合構成名詞性短語,表示“被思考/思念的内容”。例如《木蘭詩》中“女亦無所思”即指“沒有思念之事”。
與成語“有所思”存在關聯,後者強調經過深思熟慮的思維過程。二者均體現了漢語中通過“所”字結構将動詞名詞化的典型特征。
《所思》是一個意義豐富的詞語,它可以指代思考、思念、心境等。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所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所思」。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但詞義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更加理解《所思》這個詞的用法:
下面是一些相關的詞語:
綜上所述,《所思》是一個帶有豐富含義的詞語,用于描述思考、思念等心理活動。它的拆分部首是手,筆畫為8,源自古代漢字書寫形式。通過例句和相關詞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