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訓的意思、谏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訓的解釋

規勸訓導。《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 徐爺 在 徐 家生長,已熟知這班兇徒殺6*人刦財,非止一事,不消拷問。隻有 徐用 平昔多曾諫訓,且 蘇爺 夫婦都受他活命之恩,叮囑兒子要出脫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谏訓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谏訓”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谏”和“訓”兩個字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語境,指規勸和教導。其含義側重于通過直言勸誡來進行教導或訓導。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 谏: 本義指直言規勸,使改正錯誤,通常用于臣子對君主、晚輩對尊長。強調以正直的言語指出過失或不當之處,促使其改正。《說文解字》:“谏,證也。” 意指以言語匡正。
    • 訓: 本義指教導、教誨、訓誡。側重于教育、開導,使其明白道理、遵循規範。《說文解字》:“訓,說教也。” 意指解說教導。
    • 谏訓: 結合兩者,“谏訓”意指通過直言規勸的方式進行教導、訓誡。它不僅僅是溫教誨,更包含了對錯誤或不當行為的直接指正和勸誡,目的是使人改正錯誤、走上正途。其對象可以是君主、上級、晚輩或有過失者。
  2. 用法與語境:

    • 對象: 主要用于地位較高者對地位較低者(如君主對臣子、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或特别指負有規勸職責者對特定對象(如谏官對皇帝)的教導行為。有時也用于同輩之間嚴肅的勸誡。
    • 方式: 強調“谏”的成分,即直言不諱、切中要害地指出問題,帶有一定的嚴肅性和強制性。
    • 目的: 旨在糾正錯誤、端正行為、闡明道理、維護規範或秩序。
    • 語境: 多出現在古代文獻、曆史記載或讨論君臣關系、教育倫理的文本中。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如研究曆史、文化)。
  3. 與現代詞語的對比:

    • 與單純的“教導”、“教育”相比,“谏訓”更強調在教導過程中包含對過失的直言批評和糾正。
    • 與“批評”、“指責”相比,“谏訓”更側重于教導和引導的最終目的,而非僅僅是負面評價。
  4. 例句(參考古籍):

    • “大臣谏訓于朝,士人講學于野。” (此句為仿古示例,體現大臣在朝廷上對君主進行谏訓)。
    • 《後漢書·郭陳列傳》有“朝廷寬大,屢有谏訓”之語(此為真實古籍用例,意指朝廷對臣子寬容,并多次給予規勸教導)。
    • 家長對子女的錯誤行為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也可稱為“谏訓”。

“谏訓”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漢語詞彙,意指通過直言規勸的方式進行的教導和訓誡。其核心在于結合了“谏”(直言匡正)的勇氣與“訓”(教導訓導)的目的,主要用于古代上級對下級、尊長對晚輩糾正錯誤、導其向善的行為。理解這個詞需要結合古代中國的倫理觀念和社會制度。

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谏訓”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谏訓”讀作jiàn xùn,意為規勸訓導,通常指對君主、尊長或他人進行勸誡和教導,使其改正錯誤。該詞帶有一定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常見于古代文獻語境。


字詞結構分析

  1. 谏(jiàn)

    • 本義為直言規勸,特指向君主或尊長提出糾正錯誤的建議(如“進谏”“谏阻”)。
    • 字形結構為形聲字,“言”為形旁,“柬”為聲旁,強調以語言進行勸誡。
  2. 訓(xùn)

    • 指教導、教誨,如“訓誡”“家訓”,側重于通過規範的語言傳遞準則或道理。

組合後,“谏訓”融合了“勸誡”和“教導”的雙重含義,強調通過規勸實現教育目的。


出處與例句

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中,提到徐用因多次“谏訓”他人,最終因其善行被寬恕。原文節選:

“徐用平昔多曾谏訓……叮囑兒子要出脫他。”
(意為徐用常勸誡他人,因此得到寬恕)。


現代應用

“谏訓”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近義詞可參考“規谏”“訓誡”等。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查閱《警世通言》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事百子池秉志不卑不亢沖夜儲櫃大鼓書擔雪填井調讴低首下氣發卡富櫜趕騷格範功役狗邦乖應管蔡孤睽骨齡好住伽利略叫闆繼火亢龍崆巄兩劑鐐竈麗思緑褠賣會茂育面若死灰面雍樹牌示貧子前烈千叟宴圈圈忍命乳酒撒豆成兵磉石三七分開三鄉詩上柱國沙瓶生寄死歸審勢時憲法筍瓜螳蜋奮臂碳黑未了因危懸文籍先生文理不通相将小鹿兒燮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