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勸訓導。《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 徐爺 在 徐 家生長,已熟知這班兇徒殺6*人刦財,非止一事,不消拷問。隻有 徐用 平昔多曾諫訓,且 蘇爺 夫婦都受他活命之恩,叮囑兒子要出脫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谏訓漢語 快速查詢。
“谏訓”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谏訓”讀作jiàn xùn,意為規勸訓導,通常指對君主、尊長或他人進行勸誡和教導,使其改正錯誤。該詞帶有一定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常見于古代文獻語境。
谏(jiàn)
訓(xùn)
組合後,“谏訓”融合了“勸誡”和“教導”的雙重含義,強調通過規勸實現教育目的。
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中,提到徐用因多次“谏訓”他人,最終因其善行被寬恕。原文節選:
“徐用平昔多曾谏訓……叮囑兒子要出脫他。”
(意為徐用常勸誡他人,因此得到寬恕)。
“谏訓”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近義詞可參考“規谏”“訓誡”等。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查閱《警世通言》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谏訓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谏和訓。谏訓用來指責和勸誡,以期引導他人改正錯誤或者行為不當的觀點。
谏字包含了言部和谏部,它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言。谏的總筆畫數是四畫。
訓字包含了言部和川部,它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川。訓的總筆畫數是六畫。
谏訓是源于古代官員對君主和上級的意見和建議。在古代文獻中,常常可以看到官員們向君主或上級“谏訓”的記錄。
在繁體字中,谏字和訓字的形狀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定的變化。對于谏訓這個詞,其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
1. 皇帝常常接受大臣們的谏訓,以更好地治國。
2. 在公司裡,老闆應該接納員工的谏訓,提高工作效率。
谏言、訓誡、訓詞、教訓
谏言、規勸、勸誡
表揚、褒獎、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