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燎的意思、束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燎的解釋

火把。 明 程敏政 《夜渡兩關記》:“抵關,已昏黑,退無所止,即遣人驅山下郵卒,挾銅鉦束燎以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燎的漢語詞典釋義

束燎(shù liáo)是由“束”與“燎”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

  1. 本義:捆紮成束的火把或火炬。

    • 古代以蘆葦、竹木等易燃材料捆紮制成,用于夜間照明或祭祀儀式。
    • 例:《詩經·小雅·庭燎》中“夜未央,庭燎之光”的“庭燎”即指宮廷中點燃的成束火炬,與“束燎”形制類似。
  2. 引申義:象征光明、指引或驅散黑暗的力量。

    • 在文學作品中常比喻希望、啟蒙或破除蒙昧的象征物。

文化背景與典籍引用

  1. 古代禮儀用途:

    • 束燎是周代宮廷儀典的重要器物,用于夜間儀式照明。《周禮·秋官》記載:“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指國家大典時需在庭院點燃火炬群(含束燎)。
  2. 文獻例證:

    • 宋代朱熹《詩集傳》注解《庭燎》篇:“燎,薪火也。束薪為燎。” 說明其以捆紮的柴薪為燃料來源。
  3. 現代漢語應用:

    • 該詞在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本,如:“束燎照夜,以迎神贶”(點燃火炬迎接神靈賜福)。

權威來源參考


注:因“束燎”屬古語詞,現代網絡資源較少收錄,上述解析綜合《漢語大詞典》《周禮》《詩經》等典籍及權威工具書,未提供鍊接以确保信息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束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束燎(拼音:shù liáo,注音:ㄕㄨˋ ㄌㄧㄠˊ)指古代用于夜間照明的火把,通常由多根木柴或葦稈捆紮而成。其名稱源自“束”(捆紮)與“燎”(燃燒)的組合,強調火把的形态和用途。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程敏政的《夜渡兩關記》:“抵關,已昏黑,退無所止,即遣人驅山下郵卒,挾銅鉦束燎以行。”
此處描述的是夜間行軍時,士兵攜帶銅鉦(樂器)和火把照明的情景,凸顯“束燎”的實用功能。


三、單字拆解

  1. 束:本義為捆紮,引申為聚集、約束,如“花束”“束縛”。
  2. 燎:原指燃燒草木,後泛指火焰,如“燎原”“星火燎原”。

四、用法總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夜渡兩關記》原文或古代工具類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過扳附便換别都不悛參共超格出借膽練低首下氣铎鈴二藏放懶分文不取根苗公屍轟隆隆懽欣豁蕩檢身腳下解當矜寵津發金銑窘色久墳镌勒居鬼開第匡子括辣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籠箧落生冒襲麋弊靡然向風泥飯碗排批皮開肉綻神甫聖廟聖則時化世及書呆夙世冤業蘇轍頹慌土社缊奧兀誰吳語夏後向平之願相業先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