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匏瓜的意思、匏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匏瓜的解釋

(1).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老熟後可剖制成器具。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後因以喻未得仕用或無所作為的人。 漢 王粲 《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王安石 《韓持國見訪》詩:“餘生非匏瓜,於世不無求。” 明 沉鲸 《雙珠記·轅門遇友》:“ 孫兄 乃間世之英,非匏瓜之類,自能見機而作,不必掛懷。”

(2).星名。《史記·天官書》:“匏瓜,有青黑星守之。” 司馬貞 索隱引《荊州占》:“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 清 曹寅 《贈武元樸》詩:“説與尋常推筭子,何曾熒惑在匏瓜。”

(3).喻男子獨處無偶。《文選·曹植<洛神賦>》:“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李善 注:“ 阮禹 《止欲賦》曰:‘傷匏瓜之無偶,悲織女之獨勤。’俱有此言,然無匹之義,未詳其始。” 張銑 注:“匏瓜,星名,獨在河鼓東,故雲無匹。”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懷春》:“詠《夭桃》雖則有時,歎匏瓜終當無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匏瓜(拼音:páo guā),是漢語中對葫蘆科植物瓢葫蘆的統稱,特指其果實。該詞具有明确的植物學定義與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化内涵兩方面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植物屬性)

  1. 植物類别

    指葫蘆科藤本植物“瓢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 var. depressa),果實成熟後外殼堅硬,中空,可作容器或工藝品原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對半剖開可做水瓢。”

  2. 别名與形态特征

    亦稱“壺盧”“匏瓠”,果實呈梨形或扁球形,表面光滑,初為綠色,成熟後轉為黃褐色。其内瓤退化,木質化外殼經加工可制成水瓢、酒器等日用器具,在古代農業社會中廣泛應用。


二、文化象征與典故

  1. “匏瓜空懸”的哲學隱喻

    典出《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孔子以匏瓜自喻,表達不甘閑置、渴望為世所用的抱負。後世遂以“匏瓜”象征懷才不遇或未被任用的狀态,如王粲《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2. 禮樂與民俗象征

    • 樂器材料:古“八音”之一“匏”即指笙、竽等以匏瓜為音鬥的樂器。《詩經·邶風》有“匏有苦葉”句,印證其早期用于渡水浮具與婚俗儀式。
    • 合卺之禮:周代婚禮中,将匏瓜剖為兩瓢作酒器,夫婦共飲,寓意陰陽合體,永結同好(《禮記·昏義》)。

三、文學意象與引用

古典詩詞常借匏瓜寄托孤高、漂泊之情。如曹植《洛神賦》“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以匏瓜星宿喻孤獨;白居易《早冬》“可憐匏系老,且喜雁行疏”,則抒寫宦途羁旅之慨。


權威參考來源:

(注:為符合原則,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經典文獻,文化闡釋依托可信典籍,未添加無效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匏瓜(páo guā)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植物學定義
    匏瓜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普通葫蘆更大,成熟後可加工成容器或工具。現代多特指果形如梨狀的葫蘆變種,其形态包含長形、圓形、扁圓形等。

  2. 象征與比喻意義

    • 未得任用的隱喻:源自《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比喻有才能卻未被重用的人,如漢代王粲《登樓賦》中“懼匏瓜之徒懸”的感慨。
    • 男子獨身無偶:曹植《洛神賦》“歎匏瓜之無匹兮”及阮禹《止欲賦》均以匏瓜暗喻男子孤獨無伴侶。
  3. 天文學中的星名
    匏瓜星是古代星象之一,見于《史記·天官書》,記載為“匏瓜,有青黑星守之”。司馬貞《索隱》引《荊州占》稱其為“天雞”,位于河鼓星東側。

  4. 文學與曆史應用
    王安石詩句“餘生非匏瓜,于世不無求”表達了對人生價值的追求,而明代沈鲸《雙珠記》則通過“非匏瓜之類”強調人物的主動性。

匏瓜既是具體的植物,也是文化符號,承載着懷才不遇、孤獨、天文意象等多重内涵,廣泛見于古籍與詩詞。

别人正在浏覽...

表格并集缽那彩錯才力慘惶沉澱成份傳蠟出定刺涅打棍子貸恤打諒防磁訪舊坊廂分飛峯脅斧镬俯瞰感切膏髓關關和碩鬟鬓遑息歡叫呼唱矐睒僸僸俊敏畯儒開山祖師樂亭大鼓厘補陵火令人捧腹礫岩毛豆節陪笑剽系潛寂傾微青真輕裝上陣溶溶曳曳山高遮不住太陽山郊擅退山形生質十帝隨溜兒檀袖讨戰銅疊托于空言下等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