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貸恤的意思、貸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貸恤的解釋

赈施撫恤。《宋書·孝武帝紀》:“東諸郡大旱,壬寅,遣使開倉貸卹,聽受雜物當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貸恤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借貸或經濟援助的方式對他人進行撫慰、救濟,常見于古代文獻與典章制度。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與《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5年版)的釋義,該詞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性構成

    “貸”為動詞,本義為“借出財物”,引申為“寬免、寬容”;“恤”為動詞,本義為“體恤、憐憫”,後擴展為“救濟”。二者結合後,形成并列結構的複合詞,強調通過經濟手段施以援手。

  2. 具體釋義

    指官府或富戶向貧困者發放錢糧以緩解其困境的行為,常見于赈災、撫孤等場景。例如《宋史·食貨志》載:“遇災荒則命州縣貸恤,免其賦稅。”此處“貸恤”即指官方赈濟措施。

  3. 曆史用例

    該詞在明清地方志中頻繁出現,如《嘉靖隆慶志》提及“設義倉以貸恤鄉民”,表明其與古代社會保障制度密切相關。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亦批評“貸恤虛名而無實效”,反映其實際施行中的弊端。

  4. 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貸恤”一詞已罕用,但相近概念可對應“扶貧貸款”“赈濟金”等政策性經濟援助措施。其核心理念仍體現在社會保障體系之中。

網絡擴展解釋

“貸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描述赈濟和撫恤災民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字義分解

3.曆史用例

《宋書·孝武帝紀》記載:“東諸郡大旱,壬寅,遣使開倉貸恤,聽受雜物當租。”
意為:東部地區遭遇大旱,朝廷派遣官員開倉放糧赈濟災民,并允許用雜物抵充租稅( )。

4.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官方赈災政策,如開倉放糧、減免賦稅等救濟措施( )。

5.相關詞彙

“貸恤”是古代社會應對災害的典型措施,兼具物質援助與人文關懷。如需更多文獻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宋書》等古籍或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暗傷把搔辨謗采光噌歎唱影炊食鵰剿惡辭方峙感悚勾煽光澈官仕貴壤聒耳何幸闳麗火泉貨遺狐祥較試緝綏谲狡科品坤載來許攬名責實漏水孟姜靡財鳴鞘彌迤目録學逆萌凝合歐虞法排放評模破案棄堂帳桡姬任斷忍饑挨餓三回九轉山陰乘興師君説海口損思所傷素色蘇州市速誅天式溫黁我見猶憐綫車相生相克香澤西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