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感切的意思、感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感切的解釋

(1).猶感化。《三國志·蜀志·許慈傳》:“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 先主 愍其若斯,羣僚大會,使倡家假為二子之容,傚其訟鬩之狀,酒酣樂作,以為嬉戲,初以辭義相難,終以刀杖相屈,用感切之。”

(2).親切動人。 宋 歐陽修 《<江鄰幾文集>序》:“又類集其文而序之,其言尤感切而殷勤者以此也。”

(3).深切感動。《東周列國志》第五九回:“ 鄭成公 因 楚王 為他射損其目,感切于心,不肯事 晉 。”

(4).傷感凄切。《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尚書正為女兒骸骨無尋,又且女婿将到,傷痛無奈,忽見 裴 家蒼頭有書到,愈加感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感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較為豐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感化

    • 指通過某種方式使他人受到感染并改變。例如《三國志·蜀志·許慈傳》中記載,劉備用戲劇化的方式讓許慈和胡潛化解矛盾,以此“感切”二人。
  2. 親切動人

    • 形容言辭或情感真摯、打動人心。宋代歐陽修在《江鄰幾文集序》中評價其文“尤感切而殷勤”,即強調文風親切且情感充沛。
  3. 深切感動

    • 表示内心被深刻觸動。如《東周列國志》提到鄭成公因楚王為他射損雙目而“感切于心”,體現出深刻的感恩之情。
  4. 傷感凄切

    • 帶有悲傷、哀婉的意味。例如“入秋溫馨提示”中“天氣轉冷,添加衣裳”的句子,隱含對季節變換的感傷。

二、用法與示例

三、總結

“感切”一詞兼具情感表達與行為影響的含義,具體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權威釋義多見于古籍(如《三國志》《東周列國志》)及文學評論(如歐陽修序文),現代用法多引申為“深切”“真摯”之意。更多例句及出處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感切

什麼是《感切》

《感切》是一個漢語成語,它的意思是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了某種情緒或意境。

《感切》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感切》由左邊的"感"和右邊的"切"組成。"感"是由扌部和心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7。"切"是由刀部和七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6。

《感切》的來源

《感切》最早出現在《尚書大傳·商書》中,用來形容情感或意境深遠、感知強烈。

《感切》的繁體字

繁體字中,《感切》可以寫作「感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感"的形狀更加扁平,更接近于現代簡化字中的形态。"切"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相比沒有太大的差别。

《感切》的例句

他看到了那幅畫,不由自主地感歎道:“這畫面真是太美了,我深深地感切到了藝術家的情感。”

相關詞彙

組詞:感慨、深刻、深情

近義詞:深感、切膚

反義詞:淺感、淡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