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自退讓不受。 漢 賈誼 《新書·服疑》:“等級既設,各處其檢,人循其度,擅退則讓,上僭者誅。” 漢 賈誼 《新書·瑰玮》:“制數已定,則君臣絶尤而上下分明矣,擅退則讓,上僭者誅。”
“擅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行為表現
多用于描述個體或群體在挑戰、責任面前未經許可的退縮行為。例如:
“他在團隊項目中擅退,導緻任務進度延誤。”
(例句參考:)
引申内涵
除字面意義外,還隱含對規則、責任的違背。如古代文獻《新書·服疑》提到,擅退可能破壞等級制度,需受責罰。
可結合“擅自行動”與“退縮”兩詞聯想,強調未經允許的消極行為。例如:
“擅離職守+退縮逃避=擅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賈誼《新書》相關章節(來源:)。
漢語詞語“擅退”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擅自退出、自行離開或退走。通常指某人在未經允許或事先告知的情況下,悄悄地離去或退出某個團體、組織或活動。
漢字“擅”拆分為“扌”和“㐅”,其中,“扌”是手的部首,“㐅”是“光”字的聲旁;
漢字“退”拆分為“辶”和“厶”,其中,“辶”是邊走路的部首,“厶”是表示特指人的字形,表示偏衍意義。
“擅退”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文人墨客的行止之禮。在古代,文人多重文化修養,注重自由散漫的生活态度,經常會主動邁開步子、拿起筆離去。繁體字寫法為「擅退」。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在古代,寫作“擅退”的字形可能略有差異。具體而言,可能會在描繪手部的部分有所變化,但整體意義一緻。
1. 他參加義工活動的時候突然擅退了。
2. 在會議開始前,他悄悄擅退了會場。
3. 他常常在别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擅退,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組詞:擅離職位、擅自離開、擅自退出
近義詞:私自離去、悄悄離開、自行離去
反義詞:請假、告知離去、有序退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