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巒盤曲高聳。 唐 獨孤及 《招北客文》:“巒崖盤嶔,天壁夐絶。”
“盤嵚”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信息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山巒盤曲高聳的狀态,多用于形容山勢的險峻與曲折。
2. 結構與讀音
3.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獨孤及的《招北客文》:“巒崖盤嶔,天壁夐絶”,通過描繪山崖的形态展現自然景觀的壯麗。
4. 補充說明
因該詞使用頻率極低,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常見,更多出現在古文或特定文學作品中。其近義詞可參考“嵚崎”(形容山高峻)、“嶙峋”等。
注意:由于當前可查證的權威資料有限,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确認釋義與用法。
《盤嵚》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山脈環繞的形狀。
《盤嵚》這個詞的部首是山(山字頭),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盤嵚》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由古代的風水學所衍生出來的。它形容一座山脈環繞的景象,寓意着山脈高峻、壯觀。
《盤嵚》的繁體字為「盤嵚」。
在古代,盤嵚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它的形狀與現代的寫法相似,仍然是一座山脈環繞的形态。
山勢峻峭,峰巒交錯,形成了一幅壯麗的《盤嵚》景緻。
以《盤嵚》為組詞的例子有:盤嵚山、盤嵚路、盤嵚環繞等。
與《盤嵚》意思相近的詞有:環山、圍山。與《盤嵚》意思相反的詞有:開闊、平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