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壯。多指六畜肥壯。《左傳·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 杜預 注:“博,廣也;碩,大也……則六畜既大而滋也。” 晉 向秀 《難養生論》:“博碩肥腯,上帝是饗。”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家有水牛一,博碩肥腯,愛之特甚。”亦省作“ 博腯 ”。《宋史·樂志八》:“牲牷博腯,以炰以烹。”
“博碩肥腯”是一個古代成語,主要用于形容牲畜肥壯,尤其指六畜(如牛、羊等)。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
總結來看,“博碩肥腯”不僅是一個描述性成語,更承載了古代民生與祭祀文化的信息。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博碩肥腯》是一個寓意豐富的成語,形容一個人非常胖,形容肥胖到了極點。
博(ㄅㄛˊ),由一撇(㇐)橫托三點直從左到右。部首為十。
碩(ㄕㄨㄛˋ),由三撇(㇐)橫托三點直向上,然後由一橫(一)橫托三點直從左到右。部首為石。
肥(ㄈㄟˊ),由一撇(㇐)由上向下,然後由一撇(㇐)橫托三點由左到右形成。部首為肉。
腯(ㄊㄨˋ),由一撇(㇐)向左平橫,然後由一捺(㇒)從上到下,再由一撇(㇐)橫托三點由左到右。部首為肉。
《博碩肥腯》源自于明代杜華《核舌》一書中的描寫,形容了一個人肥胖到了極點,猶如飯團。博指胖的程度高,碩指肥胖得瘋狂,肥腯指肥胖到非常誇張的程度。
博碩肥腯(繁體:博碩肥膞)
博(爻刀刀)
碩(石堆堆)
肥(⺼并)
腯(缶大也)
他體型十分龐大,簡直就是個博碩肥腯的形象。
博學多才、碩果僅存、肥頭大耳
肥胖、臃腫、過胖
苗條、瘦弱、消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