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喪的意思、節喪的詳細解釋
節喪的解釋
謂喪事從簡。《墨子·節葬下》:“上欲中聖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若節喪之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詞語分解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 喪的解釋 喪 (喪) ā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喪亂。治喪。吊喪。 喪 (喪) à 丢掉,失去:喪失。喪生。喪偶。喪膽。喪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
專業解析
"節喪"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源自中國古代的喪葬禮儀制度。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禮制、倫理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字義解析
- 節(節):本義指竹節,引申為節制、節省、約束、法度之意。在喪葬語境中,強調對儀式、花費、情感表達等方面的適度控制。
- 喪(喪):指喪事、喪葬禮儀,包含從初終到安葬乃至服喪期間的一系列儀式與行為規範。
- 節喪:合而言之,即指在辦理喪事過程中,遵循禮制規定,對喪葬的規模、花費、哀痛表達等進行適度的約束和簡化,避免過度鋪張或哀毀逾禮。
二、禮制内涵(核心意義)
"節喪"最核心的含義體現在中國古代的喪禮制度中,它是儒家禮教倡導的重要原則之一:
- 反對厚葬奢靡:主張喪葬儀式應合乎身份地位(禮制規定),反對超越自身經濟能力和社會等級的過度花費與鋪張浪費。其目的是防止因喪緻貧,維護社會秩序與家庭穩定。
- 強調哀戚有度:儒家提倡發自内心的哀傷,但同時認為哀痛之情需要有所節制("哀而不傷")。過度哀毀(如毀瘠過甚、久哭不止)被認為有損身體、違背孝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因此"節喪"也包含對喪親者情感表達和自傷行為的約束。
- 合乎禮儀規範:"節"在此也指遵循既定的喪葬禮儀法度。所有的儀式、服制、時間等,都需在禮制框架内進行,既不能隨意減省(失禮),也不能過分增添(逾禮)。
三、倫理價值
"節喪"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與實用理性:
- 孝道的平衡:儒家認為真正的孝道在于生前的奉養("生,事之以禮"),而非死後的厚葬。在喪葬上做到合乎禮制的"節",是理性孝道的體現,避免因喪葬過度而影響生者的生活和對祖先的持續祭祀。
- 社會責任感:節制喪葬費用,避免浪費社會資源,被視為一種對家庭和社會負責任的态度。
權威參考來源:
- 《禮記·檀弓下》:這是闡述"節喪"思想最直接的經典文獻。其中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關于喪禮應"稱家之有亡"(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反對過度哀毀和厚葬的言論與實踐。例如,子路感歎"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答以"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椁,稱其財,斯之謂禮。"(中華書局點校本《禮記正義》可作為權威來源依據)。
- 《論語·先進》:記載了顔淵死後,其父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為顔淵置辦外椁,孔子以自己作為大夫不可無車為由拒絕,體現了其遵循身份等級、不因私情逾禮的"節喪"原則。
- 《荀子·禮論》:系統論述了禮的起源與作用,其中關于喪禮部分強調"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 指出喪禮的根本在于表達哀敬之情,而非追求形式上的奢華,體現了"節喪"的精神實質。
- 曆代禮學注疏與研究:如鄭玄注、孔穎達疏的《禮記正義》,以及後世學者對儒家喪禮制度的研究著作(如清代孫希旦《禮記集解》、現代彭林教授《中國古代禮儀文明》等),均對"節喪"的禮制内涵和倫理價值有深入闡釋。
現代意義
在現代社會,"節喪"的理念常被引申為倡導文明節儉辦喪事,反對鋪張浪費和封建迷信活動,提倡厚養薄葬,注重對逝者精神的追思而非物質形式的攀比,這與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精神文明的要求相一緻。
總結
"節喪"一詞,源于儒家禮制,核心含義是指在喪葬活動中遵循禮法、適度節制。它要求喪葬規模與花費合乎逝者身份與生者財力,情感表達哀戚有度而不傷身,其根本目的在于恰當表達哀思、踐行孝道(以生前奉養為重)和維護社會及家庭的穩定秩序。這一理念深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實用理性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
“節喪”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主要含義(古籍語境):
指辦理喪事時主張節儉、從簡。這一概念出自《墨子·節葬下》,原文載:“上欲中聖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若節喪之為政”,反映墨家反對厚葬、提倡節葬的思想主張。
二、引申含義(現代少見用法):
在部分現代詞典中,被解釋為“人失去節操或道德準則”。但這種用法較為罕見,且與古籍原意存在較大差異,可能屬于釋義訛傳。
三、使用注意:
- 古代文獻中特指喪葬禮儀的簡化;
- 現代使用建議優先采用原始含義,若指道德缺失需結合上下文;
- 常見近義詞:節葬、薄葬;
- 反義詞:厚葬、奢喪。
如需進一步了解《墨子》相關思想體系,可參考、5、7中的具體引文及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愛八哥兒遍體鱗傷薄相不當家花拉布陣晨鐘暮鼓垂及觸類而長贉卷琱欄弟婦剛略供飨鳏鳏觀梅函活谾谾黃疸建築椒栢酒金镝金刃廑注九梁朝冠跨蹍焜照磊浪靈扉零零散散曆世磨鈍麥秀兩岐蠻莫廟市迷攝年次挪移辟支佛千椿強仕青影欽天監棄身取勢三品鳥上賓盛從神往十款天條水戲庶母松喬隧道同等微名污淖無聞響墳鄉紳先路細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