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筌蹏的意思、筌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筌蹏的解釋

見“ 筌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筌蹏”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通常寫作“筌蹄”,由“筌”和“蹄”兩個古代器具名稱組合而成,具有雙層含義:

  1. 基本釋義

    “筌”指竹制的捕魚器具,《莊子·外物》載“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為捕兔的繩網,《經典釋文》注“蹄,兔罥也”。兩字合稱時,字面指代漁獵工具,喻指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2. 詞源與語義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道家文獻,如《莊子》通過“得魚忘筌”“得兔忘蹄”強調“得意忘言”的哲學思想。魏晉時期,文人将其引申為“語言載體”,如《文心雕龍》用“筌蹄”比喻文學創作中形式與内容的關系(來源:《漢語大詞典》)。

  3. 現代語境使用

    當代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評論,指代“工具性媒介”。例如研究《莊子》哲學的著作中,常以“筌蹄”類比“文字與真理的關系”(來源:《中國哲學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筌蹏”一詞較為生僻,可能是“筌蹄”的異體寫法或筆誤。根據古代典籍記載,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溯源 “筌”指竹制漁具(如魚簍),“蹏”通“蹄”,原指捕兔的繩套。《莊子·外物》有“得魚忘筌,得兔忘蹄”之典,強調工具僅為達成目的的手段。

  2. 哲學引申 魏晉時期被玄學家引申為“言意之辯”的象征,如王弼提出“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比喻語言是傳遞思想的工具而非思想本身。

  3. 佛教借用 禅宗典籍中常以“筌蹄”比喻經書文字,如《五燈會元》載“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若向言中取則,句裡明機,似覓筌蹄”,強調不可執着文字表象。

注意: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建議在古籍閱讀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為現代創作使用,需注意可能造成理解障礙。

别人正在浏覽...

暗笑八觀白日夢白天班台寶王北山羊碧脆答臘鼓大器晚成雕章繪句堤梁鹗跱反演改正鹄的古錦囊箍斂古楂好色橫搶硬奪後羿還東山賤簡健美枯骨稅狼牙拍連獨拎包買山隱梅紅缪說諾責缥帶貧凡憑虛客琵琶襟切記遒捷铨次區判容閲乳酪折兒生死未蔔神庥刷毛祟書唐明皇貪權铤金潼華推贊駝員瓦裂晩年獻好消毀西階西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