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所見所聞的意思、所見所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所見所聞的解釋

[what one sees and hears] 所看到和聽到的

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宋· 王安石《明州慈溪縣學記》

詳細解釋

看到的和聽到的。 宋 王安石 《慈溪縣學記》:“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隋唐演義》第四十回:“四方之事,據愚夫婦所見所聞,真可長歎息,真可大痛哭。” 杜鵬程 《鐵路工地上的深夜》:“首長要談他一天當中遇到的事和正在思考的事……而司機也會談他一天當中的所見所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所見所聞”是一個漢語成語,可拆解為以下含義和用法:

基本釋義 由「所見」(看到的)和「所聞」(聽到的)組成,指一個人親身經曆或接觸到的視覺與聽覺信息,即所見到的和聽到的事情總和。例如旅行中的經曆可稱為「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出處與結構

用法特點

近義表達

反義概念

該成語凝練地表達了人類通過視聽感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文學創作、新聞報道、日常交流中均有廣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所見所聞

所見所聞是一個成語,用以形容所經曆的一切。它表示作為個體在某個時期或地點所觀察和聽到的東西。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所見所聞”由6個漢字組成。其中,“所”字的部首是“田”,總共有3筆;“見”字的部首是“見”,總共有4筆;“聞”字的部首是“門”,總共有8筆。

來源

成語“所見所聞”最早出現在《西漢書·馬援傳》中:“道雲能禽大命,與人同享所聞所見。”後來被中華民族各地的人民廣泛使用。

繁體

繁體字中,“所見所聞”依然保持原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然而,“所見所聞”作為一個常用成語,其字形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例句

1. 我在旅行中所見所聞讓我對這個國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2. 小明告訴我他所見所聞的新聞,讓我意識到世界上的問題很複雜。

組詞

所見、所聞

近義詞

所經曆、所體驗

反義詞

所不見、所不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