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鼓的意思、槌鼓的詳細解釋
槌鼓的解釋
擂鼓,擊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聲勢,眼底不顧纖腰娘。”
詞語分解
- 槌的解釋 槌 í 敲打用具:槌兒。棒槌。鼓槌子。 古同“捶”,敲打。 古代架蠶箔的木柱。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網絡擴展解釋
“槌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動作:指敲擊鼓的動作,即“擂鼓、擊鼓”。例如唐代杜牧《大雨行》中“奔觥槌鼓助聲勢”一句,生動描繪了擊鼓助威的場景。
二、引申含義
- 聲音特征:部分權威資料将其視為成語,形容節奏明快、聲音洪亮,常用于描述音樂、演講等具有強烈感染力的事物。例如“他的演講如槌鼓般振奮人心”,即通過擊鼓的意象傳遞出铿锵有力的效果。
三、使用注意
- 語境差異: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古籍中多用于動作描寫(如軍事、慶典場景),而現代語境更傾向引申為對聲音或節奏的比喻。
四、拓展參考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辭典》等工具書,獲取更系統的詞源與用例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槌鼓的意思
《槌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槌擊鼓聲。槌指用錘擊打的動作,鼓則指一種可以敲擊發出聲音的樂器。槌鼓在漢語中通常用來形容鼓聲由于激烈的打擊而産生的響亮與激動的氛圍。
2. 槌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槌鼓的首字槌的部首是木,槌總共有10個筆畫;鼓的部首是鼓,鼓總共有12個筆畫。
3. 槌鼓的來源
《槌鼓》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文學著作《世說新語》中。該書是南朝宋時期的文學家陸贽所編纂的一部散文集,收入了很多鮮活的言行故事。其中的《槌鼓》一章描寫了一個人因為發生了重大的變故而感到憤怒、悔恨,使得周圍的人都感到十分震驚和緊張的情景。這一章展示了槌鼓聲所具有的力量與影響。
4. 槌鼓的繁體
槌鼓的繁體字為「搥鼓」。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槌鼓的寫法略有不同。槌的古字形為「丑」,鼓的古字形為「誇」。
6. 槌鼓的例句
他用木槌奮力敲擊着大鼓,槌鼓聲震耳欲聾,引來了衆多觀衆的注意。
7. 槌鼓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槌鼓的組詞有:敲槌、打鼓、擊鼓。
槌鼓的近義詞有:擂鼓、敲擊鼓。
槌鼓的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