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困獸猶鬭的意思、困獸猶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困獸猶鬭的解釋

被圍困的野獸仍然搏鬥。比喻處于絕境仍作竭力掙紮。《左傳·定公四年》:“困獸猶鬭,況人乎?”《舊唐書·張孝忠傳》:“然 恒州 宿将尚多,迫之則困獸猶鬭,緩之必翻然改圖。” 梁啟超 《意大利建國三傑傳》二十:“ 尼布士 以困獸猶鬭之勢,抵抗頗力。” 郭沫若 《蜩螗集·頌蘇聯紅軍》:“納粹匪徒還在企圖着困獸猶鬥而殘喘苟延,‘無條件投降’僅僅靠着空談絕對不能實現。”今多含貶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困獸猶鬭

釋義:指被圍困的野獸仍要搏鬥掙紮,比喻人在絕境中仍會竭力抵抗。含貶義,多形容敵人或對手不甘失敗,頑固抵抗。


一、字義溯源

  1. 困:

    指處境艱難、受困。《說文解字》釋:“困,故廬也。從囗(wéi),木在囗中”,本義為廢棄的房屋,引申為窘迫、圍困 。

  2. 獸:

    泛指猛獸,《爾雅·釋鳥》稱“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此處特指有攻擊性的動物 。

  3. 猶:

    意為“仍然、尚且”,表持續狀态。《廣雅·釋言》:“猶,尚也。”

  4. 鬭(dòu):

    古“鬥”字異體,《說文解字》:“鬭,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本義為搏鬥、争鬥 。


二、成語本義與引申


三、典源考據

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

“困獸猶鬭,況國相乎?”

——春秋時晉楚邲之戰,楚将建議追擊潰敗晉軍,上軍統帥栾書以此言勸阻,指出逼敵過甚将遭反噬 。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比喻陷于絕境者,雖力竭仍竭力抵抗。”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3卷)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被困的野獸還要搏鬥,比喻陷入絕境的人(多指壞人)雖走投無路,還要頑強抵抗。”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769頁)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鬭,同‘鬥’。困獸猶鬭,見《左傳》。”

    (王力主編,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98頁)


五、近義對比

成語 差異點 用例場景
負隅頑抗 強調依仗險要地勢抵抗 敵軍據守山頭~
垂死掙紮 側重滅亡前的本能反應 詐騙團夥覆滅前~
困獸猶鬭 突出被困者的反撲意志 歹徒被圍仍~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爾雅》(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
  3. 張揖《廣雅》(中華書局《廣雅疏證》本)
  4. 《左傳·宣公十二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5. 線上檢索支持:

網絡擴展解釋

“困獸猶鬭”是一個漢語成語,現通常寫作“困獸猶鬥”(“鬭”為“鬥”的異體字),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解釋

指被圍困的野獸仍會奮力搏鬥,比喻人在絕境中仍會竭力反抗,即使希望渺茫也不放棄掙紮。該成語既可形容頑抗到底的負面行為,也可體現逆境中不屈的積極精神,具體語境決定其褒貶色彩。


出處與典故

  1. 《左傳》中的記載

    • 《左傳·宣公十二年》提到晉楚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因擔憂楚國将領未除而感慨:“困獸猶鬥,況國相乎!”(若困獸尚且反抗,何況一國之相?)
    • 《左傳·定公四年》亦有類似用法:“困獸猶鬭,況人乎?”強調絕境中反抗的本能。
  2. 曆史引用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和郭沫若的著作中均用此成語描述絕境中的抵抗,如郭沫若批判納粹“困獸猶鬥”的垂死掙紮。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與延伸


注意事項

成語中的“困”指被圍困的處境(包圍或窮途末路),“猶”表示“仍然”,整體強調絕境下的本能反應。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其情感傾向。

别人正在浏覽...

案奉邊才筆筒子眼裡觀天不規矩嘲調茶座仇疾醇冽脆繃大丙大圓鏡智電場诋挫翻砂風步馮轼嘎噔躬擐甲胄黑畫環境自淨江湄剪帖角角交知急煎煎進口廑念九壘磕頭如搗蒜老公嘴兒勞勤纍犯罹禍六戚黎園子弟喃喃咄咄槃結攀摩破曙淺利淺希近求前置詞清铄欽天壇稽颡三祀慎潰射影含沙實習生説短論長撻胫提念通慧忘齒網墜五王五嶽丈人祥靈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