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烏臼。 宋 陶穀 《清異錄·烏舅金奴》:“ 江南 烈祖素儉。寝殿燭不用脂蠟,灌以烏臼子油,但呼烏舅。” 宋 陸遊 《新黏竹隔作暖閣》詩:“鵓姑聲急雨方作,烏舅葉丹天已寒。” 錢仲聯 校注:“烏舅,即烏臼。”參見“ 烏臼 ”。
“烏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進行解析:
“烏舅”是植物“烏臼”的别稱,指烏臼樹(學名:Sapium sebiferum),常見于江南地區。該樹種子可榨油,稱為“烏臼子油”,在古代常用于制作蠟燭或燈油。
在宋代文獻中,“烏舅”衍生出特殊文化含義:
陸遊《新黏竹隔作暖閣》詩句“烏舅葉丹天已寒”,以烏臼葉紅預示深秋寒至,展現物候特征(、)。
注:該詞現已罕用,更多曆史語境可參考宋代陶穀《清異錄》及陸遊詩集。
《烏舅》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黑烏鴉的舅舅,用來形容某人舉止或外表與烏鴉相似。
《烏舅》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烏”和“舅”。它的總筆劃數為九劃。
《烏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烏”指的是烏鴉,而“舅”是指姨媽的丈夫。後來,這個詞擴展為用來比喻某人與烏鴉相似的特點。
在繁體字中,烏舅的寫法基本相同,隻是書寫時結構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中,烏舅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古代寫作“烏舅”,其中的“烏”與現代的“烏”相同,“舅”字則與現代相同。
1. 小明的穿着和黑烏鴉一樣黑,真是個烏舅模樣。
2. 那個男人的嘴巴像烏鴉一樣尖銳,真是個烏舅。
3. 她的烏黑長發讓她看起來有些像烏鴉的舅舅。
烏鴉、舅舅、外表、某人、舉止
黑烏鴉、烏鴉模樣
無關、與烏鴉無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