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嗷嗷無告的意思、嗷嗷無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嗷嗷無告的解釋

無告:指無處可以告貸和求救。形容身陷饑餓和困境中無處可以求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嗷嗷無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嗷嗷無告(áo áo wú gào)

  1. 字面與核心含義:

    • 嗷嗷:象聲詞,模拟哀號、悲啼或衆口愁怨之聲,常形容哀鳴、呼號之狀。
    • 無告:指無處訴說、無處申訴、沒有依靠。
    • 整體含義:形容處境極其困苦、孤苦無助的人們發出的悲苦呼號,卻無處申訴或得不到救助。強調的是一種絕望、孤立無援的悲慘境地。
  2.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源自中國古代典籍。其核心意象在《詩經·小雅·鴻雁》中已有體現:“鴻雁于飛,哀鳴嗷嗷。”雖未直接組合成詞,但描繪了鴻雁哀鳴的景象,常被後人引申為百姓流離失所的悲苦之聲。更直接的關聯可見于對《孟子·梁惠王上》中“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等描述民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情景的概括與提煉。後世文人常用“嗷嗷待哺”、“嗷嗷無告”等詞來形容類似的社會慘狀。

  3. 用法與語境:

    • 通常用于書面語,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文學性。
    • 形容在災難、暴政、戰亂或極端貧困下,民衆(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悲慘遭遇和絕望呼號。
    • 強調其呼號是徒勞的,因為無人傾聽或無人有能力/意願提供幫助。
    • 例句:在封建王朝的末期,苛捐雜稅沉重,加之連年災荒,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其狀可謂嗷嗷無告。
  4. 近義詞:

    • 哀鴻遍野
    • 民不聊生
    • 生靈塗炭
    • 水深火熱
    • 告貸無門(側重經濟求助無門)
    • 呼天搶地(側重悲痛情狀)
  5. 權威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嗷嗷”的解釋包含“哀鳴聲;哀號聲”,并引用了《詩經》和《漢書》中的用例;對“無告”的解釋為“有苦無處訴說。亦指有苦無處訴說的人”。該詞典雖未直接列出“嗷嗷無告”詞條,但其構成詞的含義清晰,且該成語為學界和辭書公認的固定搭配。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 《辭源》(第三版):同樣詳細解釋了“嗷嗷”的哀鳴義項(引《詩·小雅·鴻雁》),以及“無告”的“無可告訴”義項(引《書·大禹谟》)。商務印書館出版。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獨收錄“嗷嗷無告”,但其對“嗷嗷待哺”的解釋(形容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有助于理解“嗷嗷”在此類成語中蘊含的急切、悲苦之意。商務印書館出版。

“嗷嗷無告”是一個形象而深刻的成語,描繪了處于極度困苦、孤立無援境地的人們發出的悲苦呼號卻申訴無門的絕望景象,常用于描述曆史上的民生疾苦或社會悲劇。其含義在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和《辭源》中,通過對其構成語素“嗷嗷”和“無告”的詳盡釋義得到充分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嗷嗷無告”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形容人處于極度困境卻無處求援的狀态,常指因饑餓、貧困或危難而無法獲得幫助。其中:

二、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強調困境中的孤立無援,例如描述災民處境、社會底層群體的艱難等。

三、補充說明

提示:該成語使用頻率較低,現代語境中更常用“孤立無援”“走投無路”等替代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辯決别籞兵首倉糧側影廛市陳迹痤雎遞運東庑鬥怒獨客二陝發厥公擔寡少和風細雨橫敢豗喧戶檻将略兼馔忌媢精澆砍土镘靠傍坑埋克陷刻削苦厄闊臆勞動改造老西兒鍊接利令智昏梨圈落忽倮葬買爵販官排廢婆律遣晝敲邊鼓棋罫凄涼調欽蹈青崦沙丁射界世名書功竹帛四叔俗念饕逢騰踐通鄰駝腰吳下霞振雲從戲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