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diate;reconcile] 調解[糾紛];排除危難
(1).排除危難;調解糾紛。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鄉隣有難,畢力排解。” 魯迅 《書信集·緻孫用》:“中間經人排解,乃約定先将稿費送來我處。”
(2).寬慰;排遣。《鏡花緣》第九四回:“我無著己之親,隻得寡母一人,今忽遠隔外洋,不能侍奉,惟望妹妹俯念當日結拜之情,替我早晚照應,善為排解。”《紅樓夢》第四六回:“人家有為難的事,拿着你們當做正經人,告訴你們,與我排解排解;饒不管,你們倒替換着取笑兒。” 曹靖華 《飛花集·“電工”魯迅》:“有時唱得悲從中來,互相抱頭痛哭,無法排解。”
(3).解釋;解脫。 清 沉起鳳 《諧铎·鬼婦持家》:“某自悔失言,再三排解。” 艾青 《曠野<又一章>》詩:“黑色的岩石,不可排解地糾纏在一起。”
“排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調解糾紛
指通過調和、化解矛盾或沖突來解決問題。例如《紅樓夢》第四六回提到“排解排解”糾紛,魯迅書信中也描述過通過排解處理稿費争議。
排遣情緒
指消除内心的煩悶、憂慮等負面情緒。如“排解寂寞”“排解愁悶”等用法。
總結來看,“排解”既強調對外部矛盾的化解,也包含對内在情緒的疏導,是兼具實用性與情感性的多義詞。
《排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消除煩惱或解除困擾。
拆分部首和筆畫:排解的部首是“扌”(手),筆畫數為10。
來源:排解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用來形容解除政治紛争。
繁體:排解的繁體字為「排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排解的寫法為「排解」。
例句:他找朋友傾訴,以排解内心的痛苦。
組詞:寬慰、舒緩、解脫。
近義詞:緩解、減輕。
反義詞:積聚、累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