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衷的意思、聖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衷的解釋

天子的心意。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過王浚墓>》:“孤績淪千載,流名感聖衷。”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偶讀 馮益都 相公集,有《弔明季楊左二公》詩雲:‘忠魂莫再傷寃抑,今日猶能厪聖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高起潛 在密奏中提到這樣一句:‘聞東虜仍有議和誠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時之急。國事如此,惟乞皇爺聖衷獨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聖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帝王的心意或想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聖衷”由“聖”(指帝王、天子)和“衷”(内心、心意)組成,字面意思是“天子的内心”,引申為帝王的意志、決策或情感。例如唐代張九齡的詩句“流名感聖衷”,即通過功績感動帝王的心意。

  2. 字義分解

    • 聖(shèng):在古漢語中多指帝王,如“聖上”“聖旨”;也可指品德或智慧極高的人。
    • 衷(zhōng):表示内心,如“由衷”“苦衷”。
  3.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描述臣子對帝王心意的揣摩或回應。例如清代袁枚《隨園詩話》提到“忠魂莫再傷寃抑,今日猶能厪聖衷”,強調對帝王意志的尊重。

  4. 現代適用性
    “聖衷”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曆史或古典文學的場景中。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唐代張九齡、李商隱等詩人的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聖衷》?

《聖衷》是一個成語,意為高尚的内心思想。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聖衷》一詞由「乖」、「心」、「攵」組成。其中「乖」是上面的部首,它包括五劃;「心」是中間的部首,它包括四劃;「攵」是下面的部首,它包括四劃。

來源

《聖衷》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魯文公的一個賢臣,他在日常事務中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内心思想,從而取得了衆人的尊重和贊賞。

繁體

《聖衷》的繁體字為「聖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乖」的上部分是「一」,下部分是「土」,總共有八畫;「攵」是「又」的變體,總共有十一畫。

例句

他堅守着自己的《聖衷》,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會屈服。

組詞

聖人、聖潔、聖明、衷心、衷愛

近義詞

高尚、崇高、純真、清白

反義詞

邪惡、卑劣、庸俗、不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