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愆糾缪的意思、繩愆糾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愆糾缪的解釋

見“ 繩愆糾謬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繩愆糾缪”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1.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shéng qiān jiū miù,意為“改正過失,糾正錯誤”。其中,“繩”指糾正,“愆”指過失,“糾缪”即糾正錯誤。


2.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唐太宗曾評價兩位重臣:“貞觀之前,從朕經營天下,玄齡之功也;貞觀以來,繩愆糾缪,魏徵之功也。” 這裡強調魏徵在貞觀年間輔佐皇帝糾正政事過失的作用。


3.用法與結構


4.例句與延伸


5.總結

“繩愆糾缪”強調對過失的修正,常用于政治、管理或道德層面,體現自我完善或他人監督的重要性。其曆史典故和現代用法均突顯積極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繩愆糾謬

繩愆糾謬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糾正錯誤、補救過失。該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繩”和“愆”,“繩”作為一個字獨立存在時表示捆綁的繩子,“愆”表示錯誤、過失。繩愆糾謬一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所示:

來源

繩愆糾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籍和文獻。它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海外東經》中。後來,《周禮·職方人三十六則》中也有引用。“繩愆”表示人們要用繩子來綁住自己的錯誤和過失,以便及時糾正。

繁體

繩愆糾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繩愆糾謬”,它們的意思和拆分部首、筆畫與簡體字是相同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繩愆糾謬也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繩的寫法為“繩”,愆的寫法為“僉”,糾的寫法為“糺”,謬的寫法為“謬”。但是,它們的意思和現代的寫法是相同的。

例句

1. 面對自己的錯誤,他毫不猶豫地進行了繩愆糾謬。

2.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需要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及時進行繩愆糾謬。

組詞

悔過自新、悔過書、自助補救

近義詞

改過自新、彌補過失

反義詞

縱容錯誤、放任過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