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痨瘵的意思、痨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痨瘵的解釋

(1).肺結核病。俗稱肺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 福僧 ﹞隻在花街柳陌,逐日混帳。淘空了身子,害了癆瘵之病。”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王塾師》:“居久之,王子忽患癆瘵,日漸尫羸,易醫數十,藥石罔效。”《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痨瘵總括》:“癆瘵陰虛蟲乾血。”注:“久病癆疾而名曰瘵。瘵者,敗也,氣血兩敗之意也。”

(2).指患肺結核病。《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 至慧 和尚﹞自此即蓄髮娶妻,不上三年,癆瘵而死。” 謝震 《論可憐之節婦宜立保節會并父兄強青年婦女守節之非計》:“﹝孀婦﹞於是半夜啜泣,形影相吊,其懦者憂鬱癆瘵以至於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痨瘵是中醫術語,指具有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相當于現代醫學的肺結核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痨瘵又稱“肺痨”,主要因機體抵抗力下降,感染痨蟲(結核杆菌)所緻。其特點是病程長、傳染性強,以陰虛為主要病理特征,伴隨咳嗽、咯血、消瘦等症狀。

二、核心症狀

  1. 典型表現:咳嗽、咳血、潮熱(午後低熱)、盜汗、胸痛、身體逐漸消瘦。
  2. 病情演變:
    • 初期:陰精虧耗,表現為幹咳、乏力;
    • 中期:陰虛火旺,出現咯血、潮熱;
    • 後期:陰損及陽,發展為陰陽兩虛,症狀加重。

三、病因與病機

四、中西醫對應

現代醫學認為痨瘵即肺結核,由結核分枝杆菌引起,通過飛沫傳播,X光片和痰檢可确診。中醫強調辨證施治,以滋陰降火為主,輔以補氣固本。

五、治療與預防

提示:痨瘵在成語中偶用于形容瀕危狀态(如“痨瘵之軀”),但現代多指具體疾病。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記載或治療方案,可參考中醫文獻或醫療機構指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痨瘵:一個含義豐富的古漢字

痨瘵(láo zhài)是一個古代漢字,它指的是肺結核這一疾病。這個詞非常有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疒(nè)和貝(bèi),共有13個筆畫。

痨瘵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易經·系辭下》中。痨指的是一種疾病,而瘵則是其發作後引起的各種症狀和并發症。

在繁體字中,痨瘵的寫法并沒有分别,還是保持原樣。繁體字的書寫方式更加複雜,給人一種古樸而典雅的感覺。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痨瘵曾經有一些變體。例如,“瘨”和“癀”也被用來表示痨瘵這一疾病。不同的變體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使用過,但最終,“痨瘵”成為了被廣泛接受和使用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痨瘵的例句:

1. 他多年患有瘟病,最終發展成了痨瘵。

2. 這座山區缺乏醫療條件,導緻很多人患上了痨瘵。

3. 他奮力對抗痨瘵,最終戰勝了疾病。

痨瘵的組詞包括:

1. 病痨(指患有痨瘵的病人)

2. 痨病(痨瘵引起的疾病)

3. 痨病患者(患有痨瘵的人)

痨瘵的近義詞包括結核病、肺結核等。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