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遷怒的意思、遷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遷怒的解釋

[vent one's anger on sb. who’s not to blame] 把自己的怒氣或對某人的怒氣發洩到另一個人身上

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詳細解釋

謂把對甲的怒氣發洩到乙身上。《論語·雍也》:“有 顔回 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二十:“令有駿馬,蛇遂吸殺之。令因大忿恨……遷怒,殺姥。”《明史·閹黨傳·劉志選》:“ 忠賢 忌後賢明……後為故司禮 劉克敬 所選, 忠賢 遷怒 克敬 ,謫發 鳳陽 ,縊殺之。”《宦海》第四回:“這位姨太太已經不免有些疑心,卻又不敢和 莊制軍 絮聒,便遷怒到 邵孝廉 身上來。” 朱自清 《給亡婦》:“我的脾氣可不大好,遷怒的事兒有的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遷怒是漢語中具有心理學和社會學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将本應對某人或某事的負面情緒轉移至無關對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該詞表示“因對某人生氣,而向其他人發洩;或受某事物影響而向其他事物發怒”。

從詞源考據,《論語·雍也》最早記載“不遷怒,不貳過”,東漢鄭玄注“怒當其理,不移易也”,強調情緒應止于合理對象。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解析“遷”字本義為“登也”,引申為“移也”,與“怒”組合構成情感轉移的意象。

現代用法包含三個維度:

  1. 行為特征:如《漢語大詞典》所述,表現為“憤怒情緒的錯位投射”,例如職場受挫轉而苛責家人
  2. 心理機制:認知行為理論認為這是自我防禦機制,通過轉移矛盾焦點緩解心理壓力
  3. 倫理評判:《禮記·大學》提出的“修身”準則,将能否控制遷怒視為道德修養指标

權威典籍中,《春秋繁露·度制》強調“遷怒者亂,止怒者治”,從社會治理角度揭示其危害性。現代心理學研究則指出,頻繁遷怒可能引發人際關系惡性循環。

需特别注意該詞與“洩憤”的本質區别:遷怒特指情緒對象發生轉移,而洩憤側重情緒釋放行為本身。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标注其文言用法常與否定詞連用,如“無遷怒”表達品德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遷怒,指将自身的負面情緒(尤其是憤怒)轉移發洩到不相關的人或事物上,使無辜者受牽連。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遷怒源于《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本義指不把怒氣轉移到他人身上。現代解釋包含兩個核心要素:

    • 情緒轉移:将甲處受的氣發洩到乙身上
    • 對象錯位:被發洩者與事件無直接關聯
  2. 心理機制 根據心理學分析,遷怒是情緒調節失衡的表現:

    • 通過轉移情緒來減輕自身不適感
    • 具有"踢貓效應"特征,即向弱勢對象宣洩
    • 容易形成情緒傳染鍊(如交通堵塞時的連環鳴笛)
  3. 典型表現

    • 職場中:受上司責備後向同事發火
    • 家庭裡:在外受氣回家遷怒家人
    • 曆史案例:《搜神記》記載縣令因馬死遷怒殺姥
  4. 社會影響

    • 破壞人際關系:朱自清在《給亡婦》中自述遷怒行為的影響
    • 形成惡性循環:明代劉志選遷怒殺人導緻更大悲劇
    • 違背儒家修養:"不遷怒"被視為君子的重要品德

建議通過情緒管理訓練(如正念冥想)來改善遷怒傾向,維護健康的人際關系。如需更深入的心理機制分析,可參考《情緒轉移定律》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哀烏郎按獄本謀冰山難靠長征呈表笞杖徒流垂裕後昆稻粱謀發辣繁膴飛軨賦禀幹壁畫更卒躬斂苟若海沸江翻函隱黑白分明何景明纮綖歡忭鼓舞環餅黃芒瘴迦楠蹇運嘉友警探糾參酒素鋸床決明子看大流罹诟林光流行歌曲留住禮賢下士凝露瓊肌乳臭未乾弱管三脊茅山嶝沈帶霜栗碩畫四真天眷土房宛肖烏焉屋子狹劣先策小熊貓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