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抹淡妝的意思、濃抹淡妝的詳細解釋
濃抹淡妝的解釋
同“ 淡粧濃抹 ”。 明 劉基 《顧周道山水圖》詩:“興來走筆如有神,濃抹淡粧無不好。”
詞語分解
- 濃抹的解釋 厚施脂粉。 宋 蘇轼 《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之二:“若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粧濃抹總相宜。” 金 元好問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詩之一:“翠葉輕籠豆顆勻,煙脂濃抹蠟痕新。” 葉聖陶 《倪煥之》二二:
- 淡妝的解釋 淡雅的妝飾淡妝雅服詳細解釋見“ 淡粧 ”。亦作“ 淡妝 ”。淡素的妝飾。 唐 曹邺 《梅妃傳》:“妃善屬文,自比 謝 女,淡粧雅服,而姿态明秀,不可描畫。” 宋 晏殊 《菩薩蠻》詞:“染得道家衣
網絡擴展解釋
“濃抹淡妝”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淡雅和濃豔兩種不同的妝飾打扮,通常用于形容人或景物的多樣美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含義:該成語強調妝飾風格的兩面性,既可指妝容的濃豔與素淡,也可引申為事物在不同狀态下的美感呈現(如自然景觀的多樣風貌)。
- 同義詞:淡妝濃抹、濃妝淡抹。
2. 出處與演變
- 原始出處:一般認為源自宋代蘇轼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其他文獻引用:
- 宋代劉過《沁園春·寄稼軒承旨》:“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台。”。
- 明代劉基《顧周道山水圖》詩中也曾使用:“興來走筆如有神,濃抹淡妝無不好。”。
3.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定語,常見于書面語。
- 適用場景:
- 形容女性妝容的多樣風格;
- 比喻自然景色(如西湖)在不同天氣下的美感;
- 引申為藝術創作或文學作品風格的豐富性。
4. 示例與延伸
- 例句:
- “濃抹淡妝皆相宜,西湖晴雨總成詩。”。
- 明代劉基詩中的“濃抹淡妝無不好”,既贊畫作,亦暗合蘇轼詩意。
- 英語翻譯:with either heavy or light makeup。
“濃抹淡妝”通過對比妝容的濃淡,生動表達了事物多樣化的美感,其核心在于“和諧共存”。蘇轼以西湖類比西施,成為該成語最經典的意象來源。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濃抹淡妝
《濃抹淡妝》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化妝時要掌握適度,不要過分濃豔或過于淡雅。這個詞由“濃抹”和“淡妝”兩部分組成。
“濃抹”包含兩個部首,左邊是“氵”(三點水),表示液體,右邊是“卧”(躺下),表示塗抹。共有7個筆畫。
“淡妝”也是由兩個部首構成,左邊是“水”,右邊是“彡”(三點),表示化妝。共有9個筆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化妝是女性重要的儀式之一,但是又不能過分妖豔,所以就有了“濃抹淡妝”這個詞來形容化妝時的適度。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濃抹淡妝」。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濃抹淡妝」,舊時的畫家們喜歡用楷書來書寫,給人一種簡潔大方的感覺。
例句:她今天晚上參加宴會時,濃抹淡妝,顯得更加美麗動人。
一些與“濃抹淡妝”相關的組詞例如:淡化、淡鹽水、淡定、濃眉大眼、濃烈、濃妝豔抹。
與“濃抹淡妝”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粉墨登場、施粉黛、粉面沐浴。
與“濃抹淡妝”意思相反的詞語是:素面朝天、素昧平生、樸素無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