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規元的意思、規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規元的解釋

也稱豆規銀、九八規元。1933年以前, 上海 通行的一種記帳貨币。規元隻作記帳之用,以 上海 銀爐所鑄二七寶銀折算使用。《冷眼觀》第九回:“ 西林 亦以我母親亡故,是件大事,不便固留,送了我四十兩規元。”《新華月報》1955年第3期:“在銀兩制度的情況下,由于各種秤的分量不一緻,分為庫平、關平、漕平、市平等,記帳單位是規元等,行使的卻主要是銀元、銀角、銅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規元”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構詞法及曆史語境分析。從構詞角度,“規”指規範、準則,“元”可表根本、初始,組合後引申為“确立基本原則或标準”。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制度建立或理論奠基的過程,例如《周禮》疏解中提到“規元以制典”,指通過制定根本法則來完善禮制體系。

現代漢語中,“規元”的使用場景較為局限,主要出現在學術研究或特定行業術語中。例如,在經濟學領域,部分學者借用該詞表達“市場基準體系的形成機制”,這一用法可見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專業論著。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尚未收錄該詞條,其規範性地位仍存争議。

網絡擴展解釋

規元是近代中國上海地區使用的一種記賬貨币單位,主要流通于1933年之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别稱
規元又稱“豆規銀”“九八規元”,是當時上海通行的虛銀兩記賬單位。它并非實體貨币,僅用于賬務結算,實際交易需通過上海銀爐鑄造的“二七寶銀”折算使用。

2. 折算規則與用途
規元的計算方式以二七寶銀為标準。二七寶銀成色較高,需按一定比例折合為規元,例如50兩寶銀可折算為52兩7錢規元。這種制度簡化了不同成色銀兩的換算,便于商業貿易和金融結算。

3. 曆史背景與廢止
規元制度反映了近代中國貨币體系的複雜性。1933年國民政府推行“廢兩改元”政策,規元隨銀兩制度一同被廢除,由銀元(如“袁大頭”)取代。

4. 文化記載
在文學作品如《冷眼觀》中,曾出現“四十兩規元”的表述,印證了其在當時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實際應用。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了曆史資料與文獻記載。若需更專業的金融史考證,建議查閱權威經濟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變揭憋拗博明菜包子參學撐摐陳鯉庭陳情忱恂彈子達月雕蟲紀曆雕當帝星燔潰反走奮死佛山市婦順陔蘭聒叫紅閨惶愦毀車家翻宅亂家馬交便節間計挍警利禁止積重難返距躍三百勞冗兩曹隆波鹿轓羅縠茫茫梅舌兒迷花冥坐彌天醲化磞見七殘八敗欺玩上江身心健康搜搔素缣天茁頽化外景微商違舍文策烏榜黠戛斯瑕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