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為指稱對方的意旨的敬詞。 晉 盧谌 《贈劉琨》詩:“慷慨遐蹤,有愧高旨。”《晉書·溫峤傳》:“恐惑者不達高旨,将謂仁公緩於讨賊,此聲難追。”《隋書·楊素傳》:“高旨峻筆,有若天臨;洪恩大澤,便同海運。”
“高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成語含義(現代常用) 指言辭或思想具有高尚目标與深遠意義,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講等内容。由“高”(高尚)和“旨”(主旨/目标)組成,強調表達的崇高性。例如:“這篇宣言立意高旨,展現了人類共同理想。”
二、敬詞用法(古語語境) 古代文獻中作為敬語,表示對他人意旨的尊稱。如:
補充說明 字義上,“高”指空間或境界的超越,“旨”可解為美味(本義)或目标(引申義)。兩種解釋可通過語境區分:現代多作褒義成語,古語則屬社交辭令。
如需具體文獻例證,建議查閱《晉書》《隋書》等史籍原文,或參考滬江詞典等專業辭書。
《高旨》是一個常用詞語,具有以下含義:一種高尚的行為準則或導向,也指行為中蘊含的崇高品質和追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高旨》的拆分部首是“高”和“旨”,部首分别為“高”(阝部)和“旨”(日部),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高旨》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一書中,其繁體字為「高旨」。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高旨》的寫法略有不同,如在金文中表現為「旨高」。
例句:
1. 他以高旨言行舉止,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2. 政府一直秉持着高旨來發展國家經濟。
組詞:高尚、崇高、理念、行為、目标。
近義詞:高尚、崇高、崇高追求。
反義詞:低下、卑劣、不道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