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行享禮時朝見主國之君。《左傳·昭公五年》:“朝聘有珪,享覜有璋。” 杜預 注:“既朝聘而享見也。” 孔穎達 疏:“覜,見也。謂行享禮以見主國之君也。”參見“ 享禮 ”。
“享覜”是一個古代禮儀術語,其含義需結合“享”與“覜”兩字的古義來理解:
基本含義
“享覜”指古代諸侯在行享禮時朝見主國之君的行為。其中: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五年》:“朝聘有珪,享覜有璋。”杜預注:“既朝聘而享見也。”孔穎達進一步解釋:“行享禮以見主國之君。” 說明“享覜”是朝聘後通過進獻璋玉完成正式會見。
禮儀背景
周代諸侯需定期朝見天子,分為“朝”“聘”“享”等不同環節。其中“享覜”可能屬于“享禮”的一部分,通過進獻物品确立等級關系與臣服義務(綜合、6、7)。
與現代用法的區别
現代漢語中“享”多指享受、受用(如享福、享樂),但“享覜”中的“享”保留古義,強調禮儀性進獻,需結合語境區分。
“享覜”是周代諸侯朝見制度中的特定禮儀步驟,需結合古代文獻與字義演變全面理解。
《享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享受自然景色、欣賞美景。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意義。
《享覜》的部首是“亠”和“艹”,部首“亠”表示“頭”,部首“艹”表示“草”。
《享覜》共有19畫,屬于偏旁部首複雜的字。
《享覜》是一個古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和欣賞。
《享覜》的繁體寫法為「享覜」。
古時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保持了《享覜》的原意。例如,有時“享”字可能寫作“亨”,“覜”字可能寫作“謁”等。
1. 他在山峰的巅峰時刻,盡情地享覜着美麗的風景。
2. 沿着山間小徑漫步,你可以真正享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享受、欣賞、美景、自然、風景、巅峰、山間、小徑等。
欣賞、鑒賞、賞識、贊賞等。
厭惡、痛恨、讨厭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