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子監的意思、國子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子監的解釋

[the Imperial College,the highes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feudal China] 中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構,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

詳細解釋

我國封建時代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 隋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稱國子監。 晉 稱國子學, 北齊 稱國子寺。 清 末改革學制,自 光緒 三十二年起設學部,國子監并入學部。參見“ 國學 ”、“ 太學 ”、“ 國子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最高教育管理機構和中央官學,具有教育行政與教學雙重職能。其名稱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國:指國家、朝廷,《說文解字》釋為“邦也”,象征中央政權。
  2. 子:本義為“人”,此處特指貴族子弟與經選拔的精英學子。
  3. 監(jiàn):取“監察、管理”之意,《康熙字典》注“領也”,體現其監管全國教育的職能。

二、曆史沿革與職能

始設于隋炀帝大業三年(607年),初名“國子寺”,唐貞觀年間改制為國子監,隸屬禮部。核心職能包括:

  1. 教學中心:下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教授儒家經典(如《五經》),生徒為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及科舉優異者。
  2. 教育管理:制定學規、考核生徒、任命學官,并監管地方官學(如府學、州學)。
  3. 科舉關聯:生徒可經監内考試直接獲科舉資格,成為官員選拔的重要渠道。

三、地位與影響

作為古代教育體系的頂點,國子監直接服務于皇權,其祭酒(最高長官)多為當世大儒。明代遷都北京後設“北監”(北京國子監)與“南監”(南京國子監),現存北京國子監遺址(成賢街)為重要文化遺産,見證了中國古代“政教合一”的教育傳統。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國子監"詞條釋義)
  2. 周予同. 《中國學校制度》[M]. 商務印書館, 1933. (隋唐教育制度章節)
  3. 李國鈞. 《中國教育制度通史》[M].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0. (明清官學體系分析)
  4. 北京國子監博物館官網. 機構曆史介紹 [EB/OL]. http://www.kmgzj.com/ (官方文化遺産平台)
  5. 《明史·職官志二》[DB/OL].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 (原始史料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最高學府和核心教育管理機構,其含義與職能可綜合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職能

  1. 雙重屬性
    國子監既是國家最高學府(類似現代頂尖大學),又是中央教育行政機構(類似教育部)。元、明、清三代将其稱為“太學”或“國學”,兼具教學與管理職能。

  2. 教育範圍
    下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學科(唐代為六學),主要招收貴族、官僚子弟,也吸納少數平民及外國留學生。

二、曆史演變

三、學生與影響

四、現狀與發音

如需進一步了解建築細節或曆史事件,可參考北京市政府官網或權威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薆薱白削版曹八殥東非二十四考中書令番夷分途孵卵福慶錢慣竊官校含诟觳悉畿封荊布棘突九弄雞鹜相争絶處軍容使考功空棘筐筥昆駼蘭燼連雁燎原之火龍衮鸾鳳紙明如指掌明争暗鬥民則摩托沐樹鳥啼花怨女戒披宮錦蒨巧峭诋瓊閣泉曲騷經燒缸地涉曆始末原由十圍五攻衰離刷括雙鹿曙天貪情徒作晚報王畿無擾相憎綫坯子小腸氣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