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恩德的政令。 漢 王充 《論衡·偶會》:“是故德令降於殿堂,命長之囚出於牢中。” 明 劉基 《郁離子·靈丘丈人》:“刑,威令也,其法至于殺,而生人之道存焉。赦,德令也,其意在乎生,而殺6*人之道存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德令漢語 快速查詢。
"德令"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具有道德與律令的雙重内涵。以下是基于詞典學角度的詳細釋義:
字義分解
二者組合後,"德令"指以道德教化為基礎的法令或政令,體現道德規範與法律約束的結合。
核心含義
儒家思想的實踐
"德令"概念源于周代"明德慎罰"思想,強調德治與法治的融合。孔子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德令"正是這一理念的制度化體現 。
與"刑令"的對比
在傳統法制中,"德令"側重教化引導,"刑令"側重懲罰威懾。如《唐律疏議》注:"德令養民之善,刑令禁民之非",二者互為補充 。
"令德"指"美德"(如《詩經》"顯顯令德"),屬名詞性短語;而"德令"為偏正結構,核心在"令",強調具有道德屬性的政令。
當代語境中,"德令"可引申為符合公序良俗的規範性文件。例如民政部門頒布的《慈善行為促進辦法》,既具法律效力,亦承載道德倡導功能,可稱為"德令"的現代範式 。
參考資料
“德令”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指以道德為準則的行為規範,強調遵循道義行事。
指古代君主或官府發布的體現恩德的政令,與“刑令”相對。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政令與道德的關系,可參考《論衡》《郁離子》等文獻原文。
案衛百隧白小八街九陌寶圭畚輂邊士飙駕柄任猜專棰抶楚梼帶便黕煙笛簟東風人面兜擔風鬣風胎覆局改曆鬼劈口過關斬将毫無遜色混滂護痛踖蹐浄光擊斬看低克诘蹥蜷蒙瞽弭戢冥闇名正理順密雲不雨莫展一籌目眙難兄難弟南夷惱怒判司千裡鏡儒閨森張蛇母生命線使靳市絲施用四韻尪羸晩娘緯說賢言銷滅瞎頭子下限蟹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