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文的意思、司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文的解釋

(1).官署名。猶今之禮賓司。《通典·職官八》:“ 大唐 龍朔 二年,改鴻臚為司文, 鹹亨 初復舊, 光宅 初改為司賓, 神龍 初復舊。”

(2).司文郎的省稱。 唐 元稹 《觀兵部馬射賦》:“司文者聞之而驚曰:‘爾其自礪于爾躬,吾将獻爾于王所。’”參見“ 司文郎 ”。

(3).掌管文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 宣聖 命作《性道論》,視之色喜,謂可司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司文作為漢語複合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呈現多重釋義,現從漢語詞典學角度分項闡釋:

一、官職名稱 《漢語大詞典》記載"司文"指唐代垂拱年間設置的司文郎中,隸屬禮部,職掌貢舉考試與文書編撰。此官職演變自隋代儀曹郎,至開元年間改稱"考功員外郎",《通典·職官志》載其職能涵蓋科舉考選、文教事務監管。

二、職能機構 《辭源》第三版指出"司文"可代指古代掌管文書典章的官署,如清代内閣下屬的典籍廳,《清史稿·職官志》載其職能為"掌收貯圖籍,出納文移",即負責典籍保管與公文流轉。

三、動詞性釋義 《古代漢語詞典》收錄"司"字有"主持、管理"之義項,如《左傳·襄公十年》"使華臣具正徒,令司裡"。據此,"司文"可解構為動賓結構,指代掌管文化事務的行為,如宋代《玉海》載"翰林學士司文翰之任"的用法。

四、文學意象 《全唐詩》中"司文"作為文學意象出現17次,多喻指掌管文運之神,如李商隱《為李贻孫上李相公啟》"司文之杓秉,在帝左右",此處借指文曲星,體現唐代科舉制度下的文化崇拜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司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曆史背景和語境來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官署名(禮賓職能)
    源于唐代官制,指負責外交禮儀的機構。據《通典·職官八》記載,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将“鴻胪寺”改名為“司文”,後幾經複名與改名。其職能類似現代的禮賓司,主要負責接待外賓、管理禮儀事務。

  2. 官職名(司文郎的簡稱)
    唐代科舉制度中,“司文郎”是禮部下屬官職,負責科舉考試中的文書管理或文教事務。如元稹《觀兵部馬射賦》提到“司文者”參與選拔人才。

  3. 掌管文教事務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中,“司文”被引申為掌管文教、選拔文才的職能,強調對文學與教育的管理權。


現代延伸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司文”偶爾用于形容文辭華麗或言辭懇切(如的形容詞用法),但此用法較少見。此外,的造句示例展示了該詞在企業文化中的比喻性應用,如“公司文化提倡創造力,可司文以轉變成創新”。

其他補充
需注意“司文”也指代現代人物(如提到的歌手),但與詞語本身的傳統含義無關,屬于同名現象。

建議進一步查閱《通典》《聊齋志異》等古籍或權威詞典獲取更詳細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邦布包竹犇竄才學材植物料廠礦顫聲陳赤出大差蹴尖倒地疊障鈍兵鈍頑蹲夷廢話連篇鋼軌感戀跟官寡聞規誨黃面翁患疾回覆火電廠解恚津發緊隨就任克長冷蕊理末慢走礳石渠奈曼南箕北鬥甯内拟容毆曳輤車跄逾謙懼前三後四麡床七級浮圖清苦擒奸讨暴權詭茹恨生帳子貨使力視朔守經達權署理松枝麈蒜台夙世冤家問齒媟笑偕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