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太守的符玺。亦借指郡太守。 唐 韓愈 《祭馬仆射文》:“于 泉 于 虔 ,始執郡符,遂殿 交州 ,抗節 番禺 。”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翻身落霄漢,失腳到泥塗。 博望 移門籍, 潯陽 佐郡符。”自注:“予自太子贊善大夫出為 江州 司馬。”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贊·張公詠》:“惟 忠定公 萬夫之傑,屢剖郡符,有聲烈烈。”
“郡符”是古代中國與地方官職相關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1. 字面含義(實物憑證)
指郡太守的符玺,即象征官職權力的官方信物。這類符節通常由中央頒發,刻有官員姓名、職位等信息,作為身份和職權的憑證。例如唐代韓愈《祭馬仆射文》中“始執郡符”,即指馬仆射初次執掌郡太守的符玺。
2. 借代含義(官職或官員)
在文學或曆史文獻中,“郡符”常借指郡太守的職位或擔任該職位的官員本人。如白居易在《東南行一百韻》自注中提到“佐郡符”,即指自己被任命為江州司馬的官職經曆。
補充說明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郡符”兼具實物與象征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
《郡符》是一個漢字,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郡”的标志或符號。
《郡符》的部首是“阝”,表示與地方、行政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5。
《郡符》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行政制度。郡是中國古代的一級行政區劃單位,郡符就是表示郡的标志。郡符一般由皇帝頒發,由郡守或縣令佩戴,象征着對當地行政權力的象征和認可。
《郡符》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郡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郡符的書寫可能會有些差異。在篆書中,郡符的字形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阝”的形狀。
1. 官員佩戴着金光閃閃的郡符,顯得莊重而有威嚴。
2. 這塊古文物上刻有郡符的印章,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1. 郡縣: 指行政區劃的單位,通常以郡和縣命名。
2. 郡城: 指郡級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市。
郡符的近義詞包括:郡印、郡牌。
郡符的反義詞是無郡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