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now] 将谷物等揚起,利用風或氣流分離或吹掉其中的谷殼、灰塵等
亦作“ 簸颺 ”。1.揚去谷物中的糠粃雜物。《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書·仲虺之诰》“若粟之有秕” 孔 傳:“若秕在粟,恐被鋤治簸颺。”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涉務》:“打拂之,簸揚之。”
(2).指揚撒。 元 薩都剌 《題茶陽驿飛亭》詩:“簸揚弄珠人,冰簾挂寒月。”
(3).揚棄;去除。 晉 葛洪 《抱樸子·勗學》:“夫學者,所以清澄性理,簸揚埃穢……察往知來,博涉勸戒。”
(4).宣揚;張揚。 宋 王禹偁 《送柴侍禦赴阙序》:“且見其佐祐一人,進退百執,調鍊和氣,簸揚淳風,煦而為陽春,散而為霖雨,茂育品物,納於 華胥 。”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楔子:“何須你簸揚我貪杯酒浸頭。”
(5).颠簸動蕩。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磁州地震記》:“上下簸揚,浮沉倐忽。” ********* 《青春》:“青年銳進之子,塵刹刹,立于旋轉簸揚循環無端之大洪流中。” 郭沫若 《女神·黃浦江口》:“小舟在波上簸揚,人們如在夢中一樣。”
“簸揚”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簸揚(拼音:bǒ yáng)指用簸箕等工具将谷物揚起,借助風力或氣流分離其中的谷殼、灰塵等雜質。這一動作是傳統農業中常見的谷物篩選方式。
物理操作
通過反複揚撒谷物,使輕質的糠秕、塵土等被風吹走,留下幹淨的糧食。例如《詩經·小雅·大東》提到“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說明簸揚與農具“箕”的關聯。
引申含義
“簸揚”既指具體的農事操作,也延伸出篩選、揚棄、宣揚等多重抽象意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文化内涵在古籍和成語中均有體現,反映了古代勞動智慧與語言表達的豐富性。
簸揚是一個複雜的漢字,下面讓我們來了解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簸揚意味着蕩揚、散播或揮舞。它描述了物體或信息在空中以無序的方式傳播或散開的動作或狀态。
簸揚由糸部和乑部組成,糸部表示與線、纖維有關,乑部則為聲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8。
簸揚這個詞最初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字。它由先秦時期的竹簡字演化而來。
簸揚的繁體寫法為簸揚。
古時候,簸揚這個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篆書時期,它可能寫作禾尢橫句。這個變體寫法顯示了漢字演變的曆史。
1. 風吹過稻田,稻穗簸揚,宛如金色的浪花。
2. 傳說中的仙女翩翩起舞,長袖簸揚,美輪美奂。
簸揚在組詞中常常作為動詞使用,例如:“簸揚着花瓣”、“簸揚着傳言”。
簸揚的近義詞可能包括:揮灑、散播、揚播。
與簸揚相反的詞可能包括:聚集、彙集、凝聚。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簸揚這個漢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