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衆口一詞。《韓非子·内儲說下》:“ 燕 人其妻有私通於士,其夫早自外而來,士適出,夫曰:‘何客也?’其妻曰:‘無客。’問左右,左右言無有,如出一口。”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殺傷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如出一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形容許多人說法完全一緻,就像從一張嘴裡說出來的一樣,強調觀點或立場的高度統一。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韓非子·内儲說下》,記載了楚國大臣州侯專權,楚王詢問左右侍從時,侍從們均矢口否認,回答“無有”,表現出高度一緻的說辭。
唐代韓愈《黃家賊事宜狀》中亦用此詞描述百姓對苛政的怨聲載道。
三、結構與用法
四、例句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比喻,揭示了群體言論的一緻性,既可反映團結,也可暗含隱藏問題,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出一口」這個詞的意思是像是從同一個嘴巴裡說出來的,形容兩種或多種言辭非常相似,幾乎完全一樣。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字的部首是「女」,總共有6畫;「出」字的部首是「凵」,總共有5畫;「一」字的部首是「一」,總共有1畫。
來源:「如出一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謝眺所著的《懷才兼睿》一書中。在這本書中有一句話:“世之言必如出一口。”意思是說世上人們的言辭都非常相似,幾乎是出自同一個嘴巴。
繁體字:「如出一口」的繁體字為「如出一口」,和簡體字形狀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如出一口」這個詞的字形和現代漢字略有差異。例如,「如」字形狀更為簡化, strokes 可能不同。但字義仍然相同。
例句:
他們的陳述幾乎如出一口,聽起來就像他們事先商量好了一樣。
組詞:類似于「如出一口」的組詞有「一模一樣」、「各個如出一轍」。
近義詞:類似意思的詞有「如出一轍」、「出口成章」。
反義詞:與「如出一口」相對的詞有「各不相同」、「各有不同說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