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搪的意思、抵搪的詳細解釋
抵搪的解釋
(1).抵當,抵充。《元典章新集·戶部·祿廪》:“及裡正 宋翊 侵食舊管稻穀,旋将今歲新收物抵搪。”
(2).抵擋。 清 洪昇 《長生殿·哭像》:“我當時若肯将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
詞語分解
- 抵的解釋 抵 ǐ 擋,拒,用力對撐着:抵擋。抵制。抵抗。抵賴。 頂撞,沖突,矛盾:抵觸。 代替,相當,頂替:抵押。抵償。抵充。抵還(俷 )。 到達:抵京。抵臨。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搪的解釋 搪 á 擋,抵拒:搪風。搪寒。搪饑。 支吾,敷衍:搪塞(?)。 均勻地塗上泥或塗料:搪瓷。搪爐子。 同“镗”②。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抵搪”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抵當,抵充
指用某物或某種方式替代、補償或充抵原有事物。例如《元典章新集》中提到用新收的糧食抵充被侵吞的舊糧()。
-
抵擋
表示抵抗、防禦的動作或行為。如清代洪昇《長生殿》中,用“抵搪”描述以自身抵擋君王之怒()。
二、詳細解釋
- 詞源與結構
由“抵”(抵抗)和“搪”(應對、拖延)組成,強調通過言語或行動應對質問、指責或外界的壓力()。
- 語境應用
多用于描述具體行為(如物資充抵)或抽象情境(如言語周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三、例句與用法
- 古籍用例
- “今歲新收物抵搪” ——《元典章新集》()
- “将身去抵搪” ——《長生殿·哭像》()
四、近義詞
- 抵當、抵擋、應對、搪塞
需注意“搪塞”偏向消極應對,而“抵搪”更中性()。
以上信息綜合了詞典釋義及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典章新集》《長生殿》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搪(dǐ táng)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抵擋或反駁某種指責或證據。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做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抵(手+氣):共5個筆畫;
- 搪(扌+瓦):共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抵搪》一詞的源自《說文解字》。在繁體中,抵搪的寫法為「抵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抵搪」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抵曾有「厎」和「阺」表示,而搪曾有「瑭」和「罈」表示。
例句:
- 他毫不畏懼地抵搪了對手的指責。
- 她憑借堅實的證據抵搪了對方的謠言。
組詞:
抵搪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
- 抵觸:指沖突或不一緻。
- 搪塞:指敷衍搪塞,不直接回答問題。
- 抵賴:指推托、回避責任。
近義詞:
- 抵抗:阻擋、抵擋。
- 反駁:駁斥、對抗。
反義詞:
- 順從:聽從、屈服。
- 接受:接納、認可。
希望這些簡要的介紹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抵搪」這個詞語。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