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石程書的意思、衡石程書的詳細解釋
衡石程書的解釋
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國政。同“衡石量書”。
詞語分解
- 衡的解釋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鏡(借指辨别是非善惡的标準)。衡鑒(衡鏡)。 稱量:衡鈞(借指執掌國政之權)。 反複思索做出決定,比較評定:權衡。衡情度理。 平,對等:平衡。均衡。 指北鬥星:衡漢(北鬥
- 程書的解釋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漢書·刑法志》:“至於 秦始皇 ……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 顔師古
網絡擴展解釋
“衡石程書”是一個曆史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原指用衡器稱量竹簡(古代書寫材料),後引申為形容君主勤于處理政務,尤其與秦始皇相關典故緊密聯繫。其核心含義是強調統治者事必躬親、勤勉理政的态度。
二、詞源與典故
- 曆史出處
最早可追溯至《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秦始皇政務習慣:“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司馬遷描述秦始皇每日批閱的文書需以“石”(約120斤)為單位計量,不處理完不休息。
- 文獻引用
宋代李綱在《建炎進退志》中以此典故勸谏君主:“雖衡石程書,衛士傳餐,亦無益也”,強調治國需重賢而非僅依賴勤政。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屬褒義成語。
- 近義表達:亦作“衡石量書”“簿書衡石”,均形容勤政。
- 注意:部分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學識淵博”,此說法與主流權威釋義不符,應以勤政含義為準。
四、示例與延伸
- 典型例句:
“昔秦始皇以衡石程書,魏明帝自按行尚書事。”(《資治通鑒》司馬光引例)
- 現代啟示:
成語常用于強調領導者需把握政務輕重緩急,而非僅追求形式上的勤勉,如李綱所言“近君子而遠小人”方為治國關鍵。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拓展文獻,可參考《史記》《資治通鑒》相關章節,或查閱、4的完整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衡石程書》的意思
《衡石程書》是指一本用來衡量石頭的書。在古代,人們用這本書來确定石頭的重量和質量,以便于交易和建築等方面的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衡石程書》中的字可以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筆畫:
- 衣(衣服):部首衣,3畫
- 石(石頭):部首石,5畫
- 示(祭祀):部首示,5畫
- 書(書籍):部首言,10畫
來源
《衡石程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具體的起源尚不可考。這本書可能最早由古代衡石計量者編撰,内容包括石頭的質量、各種類型的石材以及如何計算和使用石頭等。
繁體字
《衡石程書》的繁體字為「衡石程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衡石程書」的字形有所變化。例如,「書」這個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書」,「程」這個字的寫法為「神」,細節上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例句
以下是關于「衡石程書」的一些例句:
- 請拿來《衡石程書》,我們需要準确地測量石頭的質量。
- 他繼承了家族的石頭生意,在商店裡經常使用《衡石程書》。
- 為了保證交易的公正,兩方都要參考《衡石程書》進行石頭的衡量。
組詞
與「衡石程書」相關的詞彙:
- 衡量:測量物體的重量或質量。
- 石頭:自然界或人工加工後具有一定形狀和硬度的礦石。
- 程度:事物發展、變化的程度或程限。
- 書籍:用紙制成的載有文字的媒體。
近義詞和反義詞
和「衡石程書」相似意義的詞彙:
- 磅秤:用于測量物體質量的裝置。
- 稱量:用天平或磅秤測量物體的質量。
和「衡石程書」相反意義的詞彙:
- 輕:相對于重而言的質量小。
- 無法衡量:指無法通過現有的方法或标準來評估或測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