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黏液的意思、黏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黏液的解釋

植物和動物體内分泌出來的黏稠液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黏液是人體黏膜層或黏膜下層分泌的濕滑液體,具有多重生理功能。以下從定義、組成、功能及分泌異常影響四方面詳細說明:

一、定義與基本組成 黏液是由杯狀細胞分泌的濃稠膠狀體,主要成分為水(占90-95%)、黏蛋白(mucins)、無機鹽、脂質(如磷脂、膽固醇)以及抗菌成分(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其黏彈性來源于黏蛋白形成的網狀結構。

二、生理功能

  1. 保護屏障
    覆蓋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表面,吸附病原體、塵埃及毒素,防止直接接觸上皮細胞。例如,胃黏液層可隔離胃酸與胃壁。

  2. 潤滑與機械保護
    減少器官間摩擦,如幫助食物在消化道内移動,避免呼吸道黏膜因幹燥受損。

  3. 免疫防禦
    含免疫球蛋白(IgA)、溶菌酶等成分,可中和病原體并激活免疫反應。

  4. 促進吸收與微生态平衡
    腸道黏液中的糖蛋白輔助維生素B12、鐵離子吸收,并為有益菌提供栖息環境。

三、分泌異常的影響 正常成人每日分泌10-100ml黏液。若分泌過多(如呼吸道感染時痰液增加)或過少(如幹燥綜合征),可能導緻咳嗽、黏膜損傷或病原體入侵。例如,COPD患者因黏液清除障礙易引發氣道阻塞。

(注:更多專業術語解釋可參考等詞典類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黏液的意思

《黏液》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一種粘稠的液體。這種液體具有黏性和粘着力,常見于生物體内或外表面,起着保護和潤滑的作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黏液》的拆分部首是「黽」和「水」,其中「黽」是一個形聲字部首,表示與眼睛相關的事物;「水」是一個意符,表示與水有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和繁體

《黏液》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漢語,是一個漢字詞彙的組合。在繁體字中,「黏液」可以寫為「黏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黏液」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因為漢字演變的過程中,「黏液」的形狀和意義并沒有發生較大變化。

例句

1. 動物的黏液能夠保護它們的皮膚免受損傷。

2. 蘆荟葉上的黏液有助于傷口的愈合。

組詞

1. 濃黏液

2. 密黏液

3. 稀黏液

近義詞

粘液、黏稠物

反義詞

清爽、幹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